说课稿(4)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6

  一、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好动、好玩、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成人眼中很正常的现象,在他们的世界中确是神秘的、有趣的,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纲要》的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要重视幼儿的兴趣、情感、态度并在实施中重视幼儿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教师要注意关注幼儿的积极情感,关注引导而不是驱使儿童去学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帮助幼儿探索转动、体验转动的乐趣我设计了本节教育活动。 教学实施策略:

  1、 启发式提问法:从幼儿角度出发,采用启发、引导、循序提问的方式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发现问题,动脑解决问题。

  2、 引导发现法:克服了说教的传统形式,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幼儿在探索操作中获取知识获得经验。

二、 活动目标:

  1.对物体转动变化感兴趣,探索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

  2.尝试在探索和比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体验动手操作、共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

  幼儿对陀螺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

  1.直径6厘米左右的红色塑料圆片(若干)中心处打一洞。

  2.直径6厘米左右的黄色塑料圆片(若干)偏离中心处打一洞。

  3. 牙签,棉签,纸盒,吸管,记录纸,笔、汉字“转动”。

四、教学过程

  (一) 出示汉字“转动”引导幼儿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现象。

  1. 出示汉字“转动”,引出话题。

  师:看到“转动”两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这些转动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教师小结: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转动现象,这些转动有的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比如电风扇、洗衣机、微波炉;有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带、游乐园大转盘等。

  (二) 幼儿自主探索、发现影响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

  1.教师介绍材料,交代任务。 师:这里有许多牙签,还有红色和黄色的塑料片。请你尝试用这两片塑料片制作两个陀螺,比一比自己制作的两个陀螺在转动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想一想让哪个陀螺参加转动比赛。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影响转动变化的因素。

  师:(1)红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黄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

  (2)牙签插在塑料片的中心和插在塑料片的旁边做出来的两个陀螺在转动时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陀螺的转动和牙签插在塑料片上的位置有关系。

  (三) 游戏 陀螺比赛

  师:大家都选择了陀螺来参加比赛,现在请你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做的陀螺转得稳。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你的陀螺比他的陀螺转得稳(或不稳)? 师:现在你们陀螺上的牙签都插在塑料片的中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稳,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不稳呢? 教师小结:陀螺的转动和塑料片在牙签上的位置有关系,也和转动的方法有关系。

  (四)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在做陀螺、玩陀螺时发现了这么多关于陀螺转动的秘密。这里还有纸盒和吸管,它们能变成陀螺玩具吗?有什么办法让这些陀螺转得更稳呢?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作用

  《太空里的植物》一课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阶段目标所确立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引导学生想象并运用黏土、彩泥或各种废旧材料来制作太空里的植物。让学生探究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体验想象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情趣。

  (二)学生状况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表达欲望,但是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都相对较弱,教学中应力求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想象,让学生在课堂中敢说、敢想、敢创造、敢于表现自我,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想象、设计。

  技能目标:学生能用各种材料制作太空里的植物。

  情感目标:学生体验想象和创作的乐趣及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想象的方法,能对太空里的植物进行想象创作。

  教学难点:能用各种材料来表现太空里的植物,体验想象的乐趣。

二、设计理念

  我运用发散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启发学生变废为宝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与社会现实相联系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

  准备好彩色纸、剪刀、吸管、橡皮泥、水彩笔等材料。

四、教学过程

  我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整个课堂。导入提问;“小朋友们想去太空里玩一玩吗?”学生兴奋不已。接着我向小朋友介绍了植物精灵,由它带我们去太空,可植物精灵先要小朋友陪它做几个游戏。

  游戏一:说一说

  课件出示植物图片,我学生介绍了植物,因为它吸进的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是氧气,所以我们把它称作地球上的清洁师,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并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好看吗?你喜欢他哪个部位?通过孩子们兴趣盎然的诉说,不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观察力、更惊叹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游戏二:看一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播放了植物王国动画片段,伴着音乐把学生带入植物的世界中。以动画的方式出现在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作了较好的铺垫。这样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视觉上刺激学生,丰富学生的感知。通过“植物王国”的植物与自然界植物在色彩上和造型上的对比让学生明白这些有趣的植物是艺术大师用夸张、变形等方法变化来的!

  游戏三:演一演

  在我的引导下,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我问:“假如你有一粒种子,你想成为什么植物?”并由学生自己来扮演自己喜欢的植物,并用肢体语言展示植物由一粒种子到发芽、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然后在我的描述下,再用肢体语言表达植物一天的生活情况,充分地了解植物。让学生站在植物的角度去想象,展开联想,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既有音乐也有我的语言描述提示,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教室里变成了植物的海洋,学生的情绪高涨,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激发,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游戏四:想一想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于是我设计提问:“小朋友想一想太空上的植物又长什么样子呢?”我先跟学生讲解地球上的环境与太空上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进而说明地球上的植物与太空里的植物也很不一样。引导学生大胆地根据地球上植物的特点来想象奇特的太空植物,让学生从植物的枝、叶、茎、花等方面进行大胆改变。许多学生给太空的植物加上了手和脚,还有五官,也有的学生给植物穿上了花衣服,总之小朋友的想法丰富多彩,千奇百怪,让学生都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然后我让学生欣赏同龄学生作品,并由他们说说这些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在哪儿?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学生的观察比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想象的方法,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为下面的创作作铺垫,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游戏五:做一做

  前面看了植物,说了植物,也演了植物,还想了植物,学生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我设计了“做一做”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由选择课前准备的多种材料,通过绘画、剪纸或造型表现等形式来表现作品的欲望,在这里,课前准备活动就显得格外重要。我将黑板设计成太空,一个个星球就是学生作品展示的地方。教师在作业引导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提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这样体现了教材的思想,体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最后,小朋友顺利到达太空,在太空上尽情玩耍。

五课堂小结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趣无穷”的效果,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做了什么?你快乐吗?”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接着让学生自己把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得棒?再让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六、教学体会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以兴趣导入,引导学生把植物当作朋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想象创造,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好。我坚信: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