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必备】说课稿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我选择的是一节常识课,如何摆脱枯燥、单调的形式,让幼儿心情愉快地得到知识、开阔眼界,我便在活动的设计、教具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动脑筋。

  具体地说,认识少数民族这样一节常识课,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

  开始部分主要是利用幼儿的以往经验,从歌曲认识中国地图开始,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重点是让幼儿知道除了汉族外,其他的各个民族都是少数民族。教师用意在使幼儿理解民族大团结),引入本课的具体内容,(请来四个做客的民族娃娃,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来自哪里,客人说出自己从哪里来)认识四个民族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这样通过大地图(中国)→许多民族→四位客人。一步步深入到课题,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基本部分是让幼儿认识各民族的服饰特征与生活习惯,通过认识、巩固加深幼儿印象。可以先让幼儿观察幻灯片,由教师的导语让幼儿尝试,进一步仔细观察挂图,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由教师小结,由此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然后是复习巩固,通过自制幻灯片的添色游戏,调动幼儿兴趣,快速辨认并参与游戏,这样幼儿既动手参与了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复习了新课。最后为了丰富知识,让幼儿大致了解他们的音乐及舞蹈,这样满足孩子爱唱爱跳的欲望,培养音乐的感受力及欣赏、创编的能力,老师应跳出各民族的舞蹈风格,用情绪与动作感染幼儿,活跃课堂气氛。

  结束部分既要与开头呼应,又是全课的"点睛之笔",再一次理解"民族大团结"的含义,通过浅显的讲解与欢快的动作,让幼儿感受"团结"、"欢乐"的氛围,由此完成教学目的。

  环境创设能够吸引幼儿,活跃课堂气氛。我首先引导儿童在地图上找位置,复习所学过的地理知识,也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其次在认识几个民族时我运用幻灯片与图片相结合,因为一组反映一个民族的幻灯片内容虽然丰富、认识全面,但细节不够突出需要图片的补充认识。最后在课中游戏时,需要彩色的民族娃娃,居住地的布景,这样才能吸引幼儿参与游戏,复习知识,并且加深印象。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选择了"尝试教学法",因为通过平时的实践我认识到孩子先说先做、多动手、多尝试比老师教一句幼儿跟一句效果会好得多。这节课让幼儿三次尝试,首先说一说四个民族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居住,因为孩子在幼儿园、家庭、社会不时地会听到、看到、学到一些知识,让幼儿说可以满足他们表达的欲望、激发他们以后有求学的情趣。其次通过观看幻灯片、观察图片,幼儿第二次尝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与表达能力,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最后让幼儿第三次尝试,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后,创编舞蹈,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想像力、创造力、鉴赏力。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花潮》一文是我国现代作家李广田于1962年写的散文,记叙的是作者在春天的昆明圆通寺看到的海棠花开的盛景,赞赏了美妙的春光和社会的平和安详气氛。课文词汇丰富,句式多变,文辞优美,适合学生反复诵读。

二、说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习理解“炫耀”、“鼎盛”等词,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研读第四自然段,在自主研读、自读自悟、诵读表达中,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领略海棠花美丽与生机。

  3、培养质疑的能力,并能通过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海棠花的美丽与生机,感悟生命的魅力。

  2、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说教法

  1、整个教学过程,从课题入手,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从课题入手,为什么称花为潮?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花如潮水一般?引入课文重点段(第四自然段)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还启发学生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你是怎么感受 的,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树立学习信心,总结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4、在品读句子中,设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海棠花如潮的气势,感悟生命的无穷的魅力

  5、培养质疑的能力,并能通过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指导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知道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模式中,提炼主线,设计研究问题,引导学生自读探究,并在交流中落实训练点。

  2、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知道学生通过朗读,加深课文的理解。

  3、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

五、说教学流程:

  一.由“潮”切入,揭示课题:

  1. 师:(板书“潮”),同学们看到“潮”,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幅怎样的景象?

  2. 小结过渡:今天我们要去欣赏另一种特别的潮——(花潮)。

  3.读课题,看到“花潮”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感受“花潮”

  1、介绍圆通寺

  2. 初读要求:

  (1)、请大家自由朗读全文,努力读正确,读通顺。读完以后用一、二句话谈谈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2)、初读反馈,欣赏了云南昆明的花潮,谈谈你的感受或理解?借用词语阐述。

  (3)、花潮是美丽的。文中哪一自然段最明显的写出了花如潮水。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

  三、精读第四自然段,感悟“花潮”

  1、细读这一自然段,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花如潮水一般,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反复读,细细体会。

  2、交流感悟

  (1)、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象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

  (2)、谁知道呢,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也许是花丛中的蜜蜂的嗡嗡声,也许什么地方有黄莺的歌声,还有什么地方传来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

  (3)、向高处看处,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大家一口气攀到最高峰,淹没在海棠花的红海里。”

  (4)、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条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四、整体回归

  1、这么美丽的海棠花真是让人留恋往返,让我们走进花潮。(欣赏配乐图)。

  2、学习了课文,欣赏了海棠花,你有什么感受或理解吗?

  3、齐读

  五、质疑

  六、介绍海棠花(课件)

  七、总结

  作者看到大片的海棠花,联想到波涛汹涌的潮水,我们体会到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在看花?其它的人是如何兴致勃勃去欣赏花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八.作业:

  1、摘录第四自然段中你最欣赏的句子。

  2、我与花儿有个约会(赏花品花)

  圆通公园的海棠花让作者感慨万千,看来,花是有生命的,同时又具有灵性,花和人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我们去细细地品味,如今正是春光明媚,让我们一起去公园,去山林,去田野,和花约会,用你明亮的眼睛去细细地观赏花的美丽,用你的明亮的心灵去感受花的神韵,穿行在花丛间,如能再吟上几首咏花诗。那便是这个春天里最诗意最浪漫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