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少年王冕》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4课。这是一篇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用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重点讲了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虽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全文脉络分明,语言朴实无华,细读之下,感染力强,有内在的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知识目标: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那种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重点是: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欣赏美景”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好学不倦的美好人格。

  难点:课文比较长,如何删繁就简?怎么把握好“孝敬”与“好学”之间的平衡?怎么激发学生透过文字品出情意?这是我在课前所遇到的难题,权且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1、情境式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一堂课的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上课伊始,预设了“看见图上很多好吃的,你会怎么做呢?”这一问题,让学生自由说说,紧接着引出王冕,从而简单介绍王冕,然后问少年时的王冕是怎样一个人呢?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样的设计符合当代学生心理,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为学习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2、自主式教学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设计了学生自由品读“母子对话”,体会人物心情的自主式的教学方法,还进行分角色赛读。

  3、情感式教学法

  在教学第4自然段时设计了情感式教学。首先让学生找到了体现王冕“孝敬母亲”和“勤奋好学”的品德,然后紧扣第4自然的重点字词,体会两个“舍不得”说明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在“吃”和“花”两方面的情况,对照王冕,进而受到思想教育。

三、说学法

  1、读中悟情法

  由语言文字材料构建成的文章都是富有感情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从古到今,“读”一直是最基础的学习方法,因为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领悟,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表达。在本课教学中,突出“读”的训练,把“读”贯穿全文。采取了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赛读等多种形式,坚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自读自悟”,做到与作者心心相撞,情情相融。

  2、分析法

  如课文中一句,王冕母亲让他去给人家放牛,他却说:“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是不是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他为什么这样说?还有“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你认为他“明白了”哪些道理呢?这个时候学生可以大胆发言,各抒已见。

  3、看图表达

  幻灯片出示书上配图,请你仔细观察这幅插图,能否用一些好词佳句来描述你看到的美景吗?

  (从各个角度,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受到“人在画图中”美的熏陶。)

四、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水果图。让学生自由说如果有很多好吃的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可能只想到自己,引出王冕,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反思与少年王冕的差距,激发学习兴趣。

  2、品读课文。

  (1)、简介王冕。

  (2)、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布置活动内容:自由读后,进行赛读。指导朗读。

  (3)、围绕中心,主动探究(教学第2、5自然段)

  教师出示重要句子:“母子对话”.

  哪些字词体现王冕的勤奋好学和孝敬母亲的品德?

  指导朗读。

  (4)、按照时间顺序,多年后有很大不同。有什么不同?

  (5)、学习第5自然,朗读课文。

  欣赏雨后美景,说说感受?并问这个时候你想怎么做呢?

  3、课堂延伸

  (1)、欣赏二十四孝图的两幅图。《卧冰求鲤》、《戏彩娱亲》

  (2)、联系实际,你喜欢王冕吗?喜欢他什么?今后我们该怎么做呢?

  4、诵读与欣赏

  选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诵读。

说课稿 篇4

  一、 需要分折〔问题的提出〕

  本课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在达成课程标准“水平一”各种目标中的一节课。

  该班学生在上半期的滚翻教材学习中,己经参与过各种方式滚动和前滚翻成蹲撑动作的 学习,100%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垫上运动,90%的学生己能基本完成前滚翻成蹲撑的动作。在学习能力上己经有了小组学习、游戏、锻炼的经历,对一个简单技术动作的成败能作简单的判断评价,本学期刚学会了自呼动作名称、口令,做6节一般准备活动的练习。

  设计怎样的学习形式能让学生继续保持学习和锻炼的兴趣,进一步的运用己掌握的技能进行新的练习,巩固己学技术,提高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同时实现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育人目标呢?

  人教版小学1—2年级教材第81页中,为该发展水平的学生设计了《生活中的滚动、滚翻开创练习》的教材,这样的教材是适合低年级儿童乐意参加新颖练习的心理特征的学习形式。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以两节课为单元设计了《前滚翻开创练习的实践与展示》课题,并确定了本课的设计理念、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设计理念:

  1 .学生人人都能学习,并取得成功;

  2 .要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双主体作用;

  3 .要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4 .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交互使用,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环境;

  5 .为学生提供多种信息资源,实现育人目标;

  6 .重视目标和评价的导向、促进功能,设立客观可操作的评价标准。

  (二)、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习创造前滚翻的知识和实践活动,初有成功的体验;

  2 .在小团体开展合作、探究、创新学习和展示交流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合作交往的行为能力和文明素养;

  3 .进一步培养参与垫上运动的兴趣;提高前滚翻动作的技能,发展体能。

  (三)、重点:明确前滚翻的定义,是人体经过头部沿人体的横轴向前的翻转。

  (四)、难点:理解并掌握创新前滚翻的切入方式,是改变开始、结束姿势;改变动作过程结构;改变动作的场所〔如:跳箱盖〕;在练习中增加器械等。

二、设计思路与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以新奇、未曾想到的目标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使目标内化------用讲解加示范的方法,解决学生“什么动作是合符要求的”和“怎样开启创新思路”〔即创新的切入点〕的重难点------用激励性过程评价作为创新活动过程中的助推剂激励功能〕------用展示交流的环节强化合作、创新的成就意识和运用技能体能的实效。在展示中培养文明行为习惯-----用继续再创造和下节课将用同学自己的创新成果做集体游戏,作为保持学习热情的期望目标结束本课。

(二)、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导入主题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上一学期,同学们己经学习过由蹲撑开始向前滚翻成蹲立的前滚翻动作,绝大多数同学的动作都完成得不错。从本节课开始,同学们将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创造一批新的前滚翻动作,并进表演。喜欢思考的同学可能要提出问题了,我们己经学会前滚翻的动作了,怎么还要创造前滚翻呢?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做三个动作,并试说出每个动作的名称。〔我做前、侧、后三个团身滚翻动作,学生正确指出这三个动作名称是不难的〕老师再做一个动作,请大家说出它的名称。〔我做一个两臂侧平举的前滚翻成蹲立动作,学生一般也应能说出它叫前滚翻或两臂侧平举前滚翻〕大家都说对了,这两个前滚翻虽然手臂的动作不同,但因为它们都是身体经过头部沿人体的横轴向前翻转的动作,所以它们都是前滚翻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请再看老师做三个动作,试说出它们还是前滚翻吗?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我又做腹部夹球前滚翻、钻呼啦圈前滚翻、在跳箱盖上做分腿前滚翻三个动作后,让学生判断回答〕我在组织学生回答时,特别要带领他们说出这些动作都具备经过头的向前翻转的共同特征,因此它们都可以统称为前滚翻。又因为它们都有了自己的不同特点,所以说它们是创造的新前滚翻。老师创造了四种前滚翻,同学们能创造出多少种呢?

  *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既要引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欲望,把本课主要教学目标内化为学习目标,又通过精心设计的三次示范讲解,把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一并解决了。学生通过感性动作理解的前滚翻定义,是进行创新实践的理性基础,也是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基础。通过观摩老师演释的创造示范,获得的创造策略规律性的认识,又解决了创造从何下手的难题。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加上学生的前置能力,一个主体学习的情境和氛围就创设完成了。

  第二环节: 展开深入

  (1) 指导学生采用自由结伴法组成四人学习小团体,自选场地由小组长领做一般准备活动。教师巡迥观看、赞赏、指导。

  (2) 小团体自主选择练习场地,选择一种器材(-小皮球、呼拉圈、跳箱盖)开展创造新前滚翻的实践活动。教师巡迥观赏、激励、提供建设性意见,参与练习活动,邦助协调团队合作学习活动中的交往矛盾,提示各组间相互观摩,营造、保持创新学习的良好氛围。

  (3) 特别把不能完成前滚翻成蹲撑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在专门铺设的斜面上进行练习和创造,并给予特别的邦肋指导。

  * 此环节是落实本课目标的核心部分。由于第一环节解决了“是什么”和“如何做”的重难点,因此本环节的时空就可以完全地交给学生,教师的任务主要就应放在“营造、保持创新学习的良好氛围”上了。

  怎样营造?又怎样保持呢?充分发挥过程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在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的环节中,把激励性评价作为重要的教学策略,是有普遍应用价值的新教法。

  本环节中的第(3)项内容设计体现了“关注个体差异”的课程基本理念,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本课的学习目标,并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第三环节: 应用检验

  当各组学生的创造活动基本有了成果之时,就可以组织团队之间的`展示交流活动了。

  (1) .让各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地毯周围。

  (2) 提出要求:展示者和观摩者都要做到文明、礼仪〔鼓掌、敬礼、致谢〕。

  (3) 各组学生集体参与,展示自己创造的新前滚翻动作。教师同时进行赞赏性即时评价和点评各组创新动作的切入方式及特色。

  (4) 在每一组展示结束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礼仪行为的实践学习,并对优秀者进行表扬。

  * 本环节的应用检验,既是对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解决学习问题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状况的检验。这种检验结合在展示交流活动中,对学生能起到良性的竞争刺激作用。又由于展示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又强化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学生在展示动作时,教师同步的点评活动也是有特殊目的的设汁,其目的是启发学生有目的的观看,开启新的创新思路,并学习教师的评价表达方式,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创造学习培养能力,从而学会学习,学会评价。

  如果因组别过多时间紧缺,后面的展示交流活动可以采取两个或三个组同场进行的方式进行。这种增大了信息量的展示方式,对学生采集信息的能力也是一种训练。

  第四环节:小结延伸

  (1) 当各组展示结束后,教师可进行赞赏、激励性的小结评价,同时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描述自己获得创造成功的感受。

  (2) 教师向学生宣布:下一次课的内容和方式,是仍将以团队学习的形式,继续进行新的、更有趣的创新活动,在展示交流之后,还将选用同学们自创的动作组织全班进行游戏。这种含有期望目标的结束语,对刚刚品尝到创造与成功欢乐的低年级学生,是极有吸引力的。

  (3) 最后,教师与全体学生一起,做大家喜欢的《充气与放气》游戏作为放松整理后,下课!

  * 作为单元课中的第一节课的结尾,除了要带领学生,围绕本课目标进行归纳小结,让学生学有所获;还要让学生对本单元后继的课中还将学习的内容心有数,兴趣不减,这既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一种提高后继课质量的教学策略。学生带着期望下课,心情是积极的,当他又带着这个期望来上课时,他一定是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