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桥》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了过多的溺爱,形成了许多不良个性:自私、任性,任何事都以自我为中心,这些性格将影响孩子日后的发展。因此,教育幼儿宽容待人,也是培养幼儿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为此我选择了中班语言课《小熊过桥》(续编故事)。

二、说学情

  幼儿阶段,由于年龄小,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有的幼儿常常因为争夺一个玩具或是被别人不小心碰一下,就得理不饶人,甚至动手打别人才完事。因此,经常有幼儿来告状:“老师,某某打我”,“老师,某某抢我的玩具”……《小熊过桥》是一个以相互谦让为主题的故事,通过活动使幼儿意识到友爱和谦让是一种值得歌颂的美丽行为,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模仿愿望,明白相互谦让的道理。

三、说目标

  根据《纲要》、教材和本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一) 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看图讲述故事。

  (二) 尝试续编故事。

  (三) 培养幼儿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良好品德。

四、说活动重、难点

  根据《纲要》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 ,我把本次活动的教学的重点、难点做了如下定制:

  (一) 重点是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会看图讲故事。

  (二) 难点是让幼儿尝试续编故事。

五、说准备 :

  为了让幼儿更容易掌握故事内容忽然情节,我特意做了一下准备:

  背景图画两幅、小白熊头饰一个、小黑熊头饰一个、实物礼物两份、小桥一座。

六、说教法

  新《纲要》重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所以我打算采用一下教法:观察法

  通过观察法,让幼儿边看背景图边听故事,从而更好的 理解故事内容,突破故事重难点。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引导法

  在活动中,我会运用引导法,让幼儿通过我的引导来表达出他们的看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景表演法在本节活动中我有一个简单的环境创设,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来表演,在表演中获得快乐和社会经验。

七、说学法

  (一)讨论法

  讨论法是语言活动中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和老师的讨论,和同伴的而讨论,来得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二)观察法

  通过观察法可以让幼儿集中注意力,会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东西,我会努力创造出一个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游戏法

  新《纲要》中国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注重个别差异。另外游戏法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和经验,真正做到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八、说过程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出示背景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幼儿感兴趣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学的轻松、学的愉快。一开始我出示一幅背景图,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上面有什么?通过观察对背景有一个初步的理解,然后再用设问法提问:上面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第二个环节: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我有感情的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同时配上图片的演示,让幼儿初步感知小熊的的难题。欣赏后提问:故事里有谁?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通过这些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前面的内容。

  然后是组织幼儿讨论:两只小熊会怎么做呢?这个部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

  第三个环节:情感教育。通过这个环节让幼儿知道我们要做个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好孩子。主要是通过提问: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

  第四个环节:情景表演。我会请幼儿带上头饰来表演:两只小熊在桥上遇到了,会怎么做?我想让幼儿通过自己表演,来帮助幼儿将获得的感性经验概括,总结。我会在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表现和交往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

  第五个环节是我请幼儿来总结: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在这个时候我会先请幼儿总结,总结不出来的话我会对幼儿给予引导。

  以上是我对本节活动的说课,欢迎各位老师给予点评。

  《桥》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美版)第三册。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本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分析北京的桥,了解桥的结构、艺术特点以及用途,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作欲,并用绘画的形式创作北京的桥,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学生分析: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桥的历史、用途、结构并不了解。为此,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课前作业:搜集各种有关桥的知识,目的是让学生自主的探究、了解桥的知识,起到一个先入为主的作用。另外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线描能力,所以本课安排学生用线描的方式表现桥。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仔细品味我国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了解北京地区古代桥的历史及现代桥的作用,以及桥的基本结构和外形特点;欣赏桥的造型美。

  技能目标:通过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启发学生用多种绘画形式来表现北京的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表现过程,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北京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有关北京的桥的知识、作用以及外形艺术特色;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创作北京的桥。

四、教学难点:

  桥的不同结构表现方法以及画面组织;感受桥的造型美。

五、教学方法: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中我采用猜谜语、做游戏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课堂并从中得到锻炼,从认识桥的历史—桥的作用—桥的结构—桥的表现方法,我采用了“循序渐进”、“情境性教学方法”、“演示法”等进行教学。

六、教学程序:

  下面我以教学程序为框架,以教学思想为先导,以教学内容为主体说说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导入部分:

  谜语: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谜底:桥)出示板书课题——北京的桥。

  目的:我充分利用二年级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课前准备了一个关于桥的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通过谜语中对桥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对桥的形状有了简单的了解。

二)、讲授新课部分:

  我设计了六个环节,六个环节都紧密相连。

(一)第一个环节:做游戏

  1、首先我们一起玩有关桥的知识的抢答游戏。

  2、出示抢答问题:

  (1)中国最古老的桥建于那一年?谁知道我国第一座桥建在什么地方?

  生:公元35年,建在长江。

  (2)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什么桥?

  生: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3)我国还有很多十分漂亮,在世界上比较出名的桥,你们知道吗?(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幻灯片)

  生: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桥南京长江大桥。

  目的:课前我布置让学生了解、学习有关桥的资料还有知识,课上以抢答游戏的形式,反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并为之后的师生互动打好了基础。让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同时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桥的历史和特征,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下一步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第二个环节:结合图片讲解关于桥的历史(展示课件)

  我国的最早的桥梁大多是木桥,如:独木桥。

  直到人们发明了砖和铁器,桥的外形和制作材料也多了起来,从而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使石拱桥应运而生。

  提问:根据你们收集的材料,谁来说一说都有哪些不同材料的桥?(学生回答后出示答案)

  学生举手回答:石桥、砖桥、竹桥、藤桥、盐桥、冰桥……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设计建造了许多外观新颖、起到不同作用的桥。

  提问:那你们所知道的现在的桥都有哪些呢?(根据回答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铁桥、钢桥、立交桥、公园里的桥、过街天桥

  目的:通过对桥历史的讲解,解决了学生缺乏对桥文化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针对古代桥和现代的桥分别进行了提问,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找的资料,利用回答问题的过程,把知识相互补充,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第二个问题则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对我国建筑的历史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古代劳动人民和现代的科学技术充满了崇敬。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第三个环节:桥的作用(展示课件)

  设置问题请小组讨论:北京的桥很多,它们最早的用途是什么?在现在还有什么其它的用途?

  生:在过去桥是过河的。现代桥的作用不仅仅用于便利人的过河,还可以实现四通八达、人车分流,并可以节省土地的作用。美观、实用的桥给我们居住的城市带来了美。

  目的:发散学生的思维,为设计桥作铺垫。

(四)第四个环节:介绍北京桥:

  1、教师:那有一首关于桥的歌曲,你们听说过么?知道这首歌的名字么?

  学生回答:听说过,叫《北京的桥》。

  教师播放《北京的桥》的歌曲片断。

  学生欣赏歌曲。

  2、北京古代的桥:

  (1)金水桥:天安门前的金水桥,通体的汉白玉,连接成五坐并列的石桥。

  (2)沁芳庭桥:处在大观园中轴线上,白石为栏。

  (3)颐和园里十七孔桥:犹如一道彩虹,凌空飞架在昆明湖上。

  (4)北京芦沟桥: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始建于金朝,全长267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柱头上均雕有大小石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5)颐和园玉带桥:都是大型石拱桥。玉带桥全部用玉石琢成,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始建于金朝,全长267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柱头上均雕有大小石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3、北京现代的桥:玉蜓桥、天宁寺立交桥、复兴门立交桥、三元桥、过街天桥。

  目的:利用听《北京的桥》这首歌曲过渡到介绍桥,我使用了“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环境,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在介绍北京的桥的过程中,我是按照从古至今的顺序介绍的,这样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桥的变化。古代的桥我选择的都是外形美观、各具特色的古桥,金水桥的选择,抓住了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之一。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有了崇拜之感并增加了民族自豪感。现代桥梁首先介绍玉蜓桥是因为我校李玉蜓桥比较近,学生对玉蜓桥的印象非常深刻,对玉蜓桥的造型也比较了解,所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能够拉近桥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有亲切感。过街天桥的选择是为了加重桥的现代感,过街天桥的介绍突出了他的特殊的功用,从而向学生渗透交通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我选择的桥基本上都是大家所熟悉或见过的,因此学生如果对那些桥有了解我就让学生来介绍这些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第五个环节:桥的结构特征

  1、小组讨论桥的结构:每组分别拿出材料袋里面的古代桥和现代桥的图片,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拿出图片,进行观察,分组讨论分析桥的结构,进行总结,并汇报结果。

  2、教师根据学生发表的结果,播放课件,出示答案:桥身、桥墩、桥栏、桥洞、桥面装饰物。

  3、桥的形式多样,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它们的共同之处?也就是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之处?(师出示课件,进行对比)

  学生讨论结果:相同点:桥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桥梁的桥墩粗细的变化、护栏的变化、桥灯的变化、桥的装饰的变化。

  4、教师展示图片,提问:说一说古代的桥与现代的桥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5、巩固学习:通过拼图的形式巩固学生对桥结构的认识。

  学生到黑板上面按照桥的结构把拼图拼正确并且完整,如果遇到困难相互帮忙。

  目的:我把桥结构的分析作为本课讲解得重点,只有清楚了解桥的基本结构,才能更好的设计桥、创作桥,并能更好的体现桥的功用性。这个环节我选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分析桥的图片,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从中发现桥的结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汇报讨论结果的时候间接锻炼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事先制作了一些桥的结构的拼图,请学生到黑板上按照桥的基本结构亲自动手拼一拼,并且讲一讲各部分得结构和名称,这时候就可以针对桥的各部分的作用进行渗透,加强学生对桥结构的理解。

(六)第六个环节:桥的绘画

  1、教师请学生充当小桥梁设计师,想一想怎样用什么样的方法表现这些桥。

  学生:假设自己是桥梁设计师,开始构思。

  2、范画:老师根据学生地拼图,用线描的形式示范作画过程。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学习线描表示方法。

  3、欣赏书中学生作品。

  学生:欣赏学生作品,拓展思路。

  目的:让学生充当小设计师的角色,能使学生有自豪感,树立信心,使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将要用什么方法进行绘画。我运用“示范法”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巩固桥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直观的示范过程中明白将要采用的作画步骤。有一些孩子在画画时容易出现画面内容不够丰富、构图不够饱满、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弱的现象。在这个环节中,我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

  通过欣赏学生作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感受丰富多彩的学生作品,体验美术作品的美。

三布置作业部分: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难度不同的作业要求,认知能力一般的孩子完成作业,能力较高的孩子可以完成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一座你熟悉的或喜欢的北京桥。

  (2)自己设计一座北京未来的桥。

  目的:通过创作,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目的: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给与学生适当的帮助。

四评价总结部分:

  1、学生画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互欣赏。

  2、师生评价作品。

  目的:通过作业展评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养成学习─评价─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评价,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师生、生生间的共同评价,发现作品的优秀之处和存在问题,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认知能力。

五知识拓展部分:

  2、教师引申人们“心中的桥”:

  (1)电话——沟通的桥:出门在外,想和家人、朋友联系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打电话。电话仿佛是在地球上的千家万户之间架起了一座座沟通的桥梁。

  (2)家长——成长的桥:爸爸妈妈用他们的爱连成桥让我们茁壮成长。

  (3)捐资助学——希望的桥:有些小朋友因为没有条件,不能上学。如果我们可以出一份力。就像是架起了一座希望的桥,让他们也能得到教育。

  目的:知识拓展我选择了看不见的桥,这些桥比较特殊,是人们心中的桥。这样选择是想让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也会有许多看不见的桥,这些桥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让生活变得根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