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九年级化学说课稿范文

  九年级化学说课稿(一)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4.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5.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6.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策略】

  1.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最好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3、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学习化学的要求:

  ①认真预习,重视实验。

  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④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

  5. 化学的作用

  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

  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怎样学好化学

  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一部分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容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想学好化学,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2.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认真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4.良好的思维习惯。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5.学好其他学科。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学好数学、物理、生物等是学好化学的有力保证,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除进行化学实验外,更要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同时通过了解世界上关于环境、生命科学、材料、能源等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进一步明确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化学学习方法。 "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九年级化学说课稿(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第二节《碳的化合物》第二课时的内容,CO2是初中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物质。

  CO2的学习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的起始章节。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是中学化学极为重要的基础知识。

  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不但认识CO2相关性质,也为后续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重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CO2的化学性质,因为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中考命题的习惯,CO2在中考中会占10%左右的分数。

  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CO2溶于水并与水反应。根据课本安排的实验,无法从实验现象直接得出结论。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推理得出结论,因此造成难点。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2.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程序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

  2.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

  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几个章节的学习,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化学仪器,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但初中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管理和引导。

三、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1.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推进教学思维的顺利开展。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学生对CO2的认识很肤浅,可能只知道CO2是一种温室气体,而对它的化学性质、应用却是一无所知。为了将学生对CO2的认识引导到本节课的知识点上。我设计了这个导入:

  播放动画"死狗洞"

  利用动画时间板书:5.2 CO2的.性质

  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可溶于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这节课学生要学习的CO2的性质有这几个方面。

  ①对于第1、2个性质,课本中安排的实验是:二氧化碳的倾倒。我觉得这个实验的视觉冲击力不够,因此我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

  事先我告诉学生第①瓶气体是空气,第②瓶气体是CO2,通过①②两瓶燃烧现象的对比,学生可以非常直观的得出第②瓶中的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接着我将第②个瓶子瓶口朝下倒掉,同样将棉芯伸入,会发现现象和①中的一样,也就是说CO2被倒掉了。根据学生初二学习的物理知识,密度大的会往下沉。通过这个改进的实验,学生也能够很直观的得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这两个性质。课本安排的实验作为实验题让学生当场完成。

  这时候,再返回来解释"死狗洞"的原因。CO2密度比空气大,下沉到山洞下方,狗在下方便会窒息而亡。然后联系下生活实际,CO2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堂用时13分钟)②对于第3、4个性质,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课本中的实验是直接将CO2通入石蕊溶液,学生是无法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我觉得这样是将知识点强加给学生。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因此我增加了一个学生实验。

  事先告诉学生瓶中装的是CO2,倒入1/3的水,振荡后发现瓶子变扁。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可以开始分析,变扁说明瓶内压强变小,也就是气体减少。而瓶口已经用盖子盖住,气体不可能跑掉。也就是说CO2溶于水中,这样不但解决了这个性质,也很自然地带出下一个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这时候我取两根洁净的试管,一根加矿泉水瓶中的水,另外一根加等量蒸馏水。然后分别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是一种指示剂,它遇到酸会变红。滴入后发现矿泉水瓶中的水会使紫色石蕊变红。学生可以判断出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一种酸。

  板书 CO2+H2O=H2CO3

  这时候,再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可乐等碳酸饮料就含有碳酸。通过联系生活实例,让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学以致用,一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可以让他们体会学习的快乐。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的性质,接着我继续提问,为什么我们喝了碳酸饮料容易打嗝?我让学生继续观察实验(变红的紫色石蕊加热)。变紫后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后分解放出放出CO2,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打嗝释放出CO2的原因。

  此时新课进行了33分钟左右,由于本节课的难点已经突破,学生难免有所松懈,为了再次提起学生的兴趣,我再次抛出问题,如果碳酸分解速度很快,迅速放出CO2会怎么样?

  演示实验:可乐喷泉

  ③学生兴趣被提起后,我增加了一个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如何检验汽水中含有CO2?我提供一瓶汽水,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知道CO2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时候提供澄清石灰水,学生这时候会想如何将汽水中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根据之前学生已经接触的化学仪器,学生很容易会想到用导管。那么剩下就是让学生练习他们的动手能力。

  ④归纳总结 5.2 CO2的性质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可溶于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⑤课后思考

  维C泡腾片为什么可以使水的口感更好,为什么加入水中会上下翻腾?

五、教学设计

  这一节课我的整个教学设计是通过这条主线展开的。首先是通过"死狗洞"引发质疑,创设情境。接着是通过三个实验:棉芯燃烧,矿泉水、石蕊实验,汽水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也就是CO2的几个性质:1.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2.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3.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最后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