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除法的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笔算除法的说课稿

  篇一:《笔算除法》说课稿

  《笔算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

  年级下册第19~21页的内容。

  2、学情与教材分析

  笔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用

  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一课时的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中,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习除法笔算方法。

  3、教学目标

  ⑴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⑵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⑶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说教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而我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法、引导探究法、动手操作法、尝试法、练习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

  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

  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操作法、比较法等。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前谈话: 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植树有什么好处?

  【亲切自然的交流,促使学生进入情境。】

  2、出示教材上的主题图。(植树的情境)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些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1)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2)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多少棵? (3)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4)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列式写在黑板上, (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42÷2;52÷2。)

  计算“42÷2”可不象上面的加减法那么简单,也比前面学过的除法难一些。请同学先独立思考一下解决的方法,并把想法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共同来探讨解决的方法。

  【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

  (二)、小组合作。探究笔算方法

  1.探索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方法。

  2.师生交流笔算过程。

  (1)用口算(40÷2=20,2÷2=1, 20+l=21。)

  (2)用摆小棒的方法得到结果的(先把每捆10根的4捆小棒分成

  了两份,再把剩余的2根分成了两份,和原来的两捆合在一起。) (3)尝试着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的。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指出本节课要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3.展现42÷2笔算过程。

  教师边讲解边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完成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师生共同完成竖式。理顺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笔算过程。】

  3.放手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解决“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1)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2)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3)52÷2和42÷2的竖式比较,有什么不同?

  【放手让学生进一步探索,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完成“任务”。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竖式。接着,师生共同梳理笔算过程。最后,与42÷2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突出“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的情况,使学生初步形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这样学生是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之中。】

  (三)实践与应用

  1.基础练习

  2.检查对错。

  3.设计活动(教材练习四第3题)

  【练习设计目的性强,富有层次性,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结合、自主设计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动脑思考、动手画、认真计算,在设计中感受图形的变换美。体验图形、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堂总结

  谈收获与体会

  总之,整节课,从植树节、植树活动开始,到布置学校的设计活动,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学生经历探索,运用除法笔算方法的全过程,主动构建知识。

  篇二:笔算除法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笔算除法》。下面,我将重点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除法运算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重要的学习内容,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呈现图书室的情景,并借此场景引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别通过估算、摆小棒、圈划方格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以及试商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及意义。之后,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其意图在于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算理,并能够熟练的进行计算。对于本节课来说: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本节课试商的难度加大,计算的过程更加复杂;另一方面,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学生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综合各种实际情况,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思考与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和方法。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的合作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及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中,商的位置确定。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加上谈话引导、讲练结合等多种方法,并把这些方法优化组合,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法为学

  法导航,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掌握尝试计算、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现实情境

  师:(课件出示)今天是学校每周一次的“阅读日”,四一班的图书管理员来到图书室,告诉他:

  “这里新进了92本连环画,每班可以分30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假设你就是图书管理员,你会提什么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可以分成几个班?”这一问题,问:你会解答吗?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2÷30.)

  师:这道题该怎样解决呢?你能尝试计算吗?

  本环节复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新试商做了铺垫。

  教师创设的阅读日的情境是学生很熟悉的,这样引入新课,能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第二个环节是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计算交流:

  (1)有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基础,学生能口算出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

  (2)有的同学可能用估算法,92≈90,92÷30≈3,即可以分给3个班。

  (3)如果有同学用笔算,则让他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如果没有,可以告诉学

  生这题可以用笔算,同时列出除法竖式,师:请同学们想一想,92除以30应该商几?3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为什么?使学生明确,92里面有3个30,所以3要写在个位上。正好

  分完吗?使学生明确每班分30本,分给3个班,只分了90本,还剩2本。(讲解的同时板书竖式计算过程。)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笔算这道题的,强调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最后提示学生写清横式得数和答语,找准单位。(同时板书)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3.师:看到同学们这么顺利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图书室的老师又说了:“这里还有140本故事书,每班分30本。你能提出问题并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交流。

  在订正笔算时,师问:“商是几?为什么商4?”让学生巩固试商的过程:

  30×4=120﹤140,

  30×5=150﹥140,

  所以商4.师继续问:“你把4写在什么位置的?为什么写在个位上?”使学生明确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用前三位除,所以商要写在个位上。最后要提醒学生把题做完整。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大胆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索,

  互动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试商及商的书写位置,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学习

  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学生学会例1

  后,尝试解决例2,既活用了教材,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第三个环节是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多媒体出示练习题)

  360÷90 420÷60

  351÷70 632÷90

  (四)、第四环节是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多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收获,可以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同时又锻炼

  了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题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力求让全

  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