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的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1.要求:跳读全文,标出表时间的词语 ,根据注释加以分类。

  学生查找并发言。

  教师出示幻灯片明确:

  ① 表突然发生:忽

  ②表几件事同时发生:一时

  ③表两件事相继发生:既而

  ④表在特定的某个时间之内发生:是时

  ⑤表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少顷、未几、俄而

  2. 指导朗读:朗读中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时间的变化。为了避免朗读形式的单调,根据男女声音特点,女生齐读第2段,注意用舒缓的节奏表现深夜的宁静;男生齐读第4段,要用急骤的节奏表现出火警高潮时的紧张。

  ⑶. 辨反应,品精妙:辨析表现听众反应的词语来领悟侧面描写的烘托作用。

  1.思考:面对逼真的口技表演,听众的反应如何?

  指导学生朗读2、3、4段。一名学生朗读模拟声音的部分,其他学生齐读表现宾客反应的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表示听众反应的词语。

  教师出示幻灯片明确表示听众三次反应的词语。

  第一次反应(由睡到醒):伸颈 侧目 微笑 默叹

  既表现听众的陶醉入神之态,又有心领神会之状。

  第二次反应(由醒到睡):意少舒 稍稍正坐

  表现听众的入情入神。

  第三次反应(失火救火):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既有神态动作展示又有情感心理的暴露,表现了听众身临其境。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与工具书掌握和积累这些词语。

  3.在掌握的基础上思考:听众的反应属于哪一个角度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明确:侧面描写。表现了口技人的高超表演深深吸引与感染了听众。从侧面烘托了表演的戏剧效果。

  ⑷.辨道具,悟高超:通过辨析显示道具简陋的词语来领悟侧面描写的烘托作用以及首尾呼应的写法。

  1.思考:模拟如此千奇百怪的声音惊险万状的场面,口技人是通过哪些道具表演的?朗读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标示相关词语。

  学生朗读后回答。

  教师出示幻灯片明确:一桌 一椅 一扇 一抚尺

  2.思考:道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明确:如此简单的道具开头交代,结尾强调,结构上首尾呼应。 技巧上以道具的简单反衬声响的繁杂,用4个“一”呼应5个“百千”,以一当百,烘托出口技人表演的不凡,应证了口技人的“善口技”。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单向对学生的“培养”活动。教学关系也成了: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给,你记。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

  以往教授文言文时常见的模式是老师译学生记,这对学生来说是被动的。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就是一个装水的容器,被动地等待老师把知识注进去,这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自身发展都是不利的。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辨析法,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系统知识,而且掌握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正确、流利,有情感的朗读,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语感,以及丰富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同时,对于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意, 全面把握文章思想也有积极的作用。我在四辨中辅之以四读,引导学生在归纳辨析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吟咏融入情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由此,我认为“四辨四读”较好地落实了教学重点,同时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三辨积累。通过归纳辨析同义词语,辨析一词多义的词语,辨析古今异义的词语来完成本文重点文言文词语的积累。

  ⑴.归纳辨析同义词语。

  ①群响毕绝——众妙毕备:各种

  ②妇抚儿乳——妇拍而呜之:轻轻拍打

  ③变色离席——满坐寂然:坐席

  ④大啼——百千儿哭:啼哭

  ⑤一时齐发——百千齐作:发出

  ⑥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又夹百千求救声:夹杂

  ⑵.辨析一词多义的'词语。

  ①妙     ②指

  ③绝       ④坐

  ⑤乳

  ⑶.辨析古今异义的词语。

  ①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③宾客意少舒   ④虽人有百手

  ⑤两股战战 ⑥几欲先走

  ⑦当是时   ⑧以为妙绝

  ⑨不能名其一出

  语文新课程标准建议:对文言文的理解要求是能够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并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重点掌握常见的 文言实词 和虚词。根据新课标精神,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除了归纳出本文要求重点掌握的关于声音、时间、观众的反应的词语。还从同义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三个角度归纳辨析重点的字词。

  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同类词语,最终教师出示幻灯片予以明确。在此基础上或学生自主学习,默而志之;或小组检测,合作探究;或教师抽查,学生抢答。切实达到领会与积累的目的。

  四.朗读巩固:在以上辨析积累的基础上回顾全文,全体抑扬顿挫的诵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语文新课程标准建议: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建议,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情,我布置了这道作业:观察并思考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民间艺术家的表演、手艺人的技艺和口技艺人一样值得我们钦佩?我们学习林嗣环,把这些民间艺术记下来,写一小段类似《口技》的文章。(五)评价与反思

  《口技》一课,我尝试运用辨读式教学方法,它是以引导学生朗读为主要手段,通过从不同角度辨析朗读,以达到辨析字词,理解内容,积累知识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得好,能使课堂模式富于变化,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  在实际教学中, 改变了学生原有文言文学习的单一被动的方式,取得了成效,收获了创新的喜悦。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完文章后,长长地吁了口气,有紧张,有激动,更有无限的赞叹。

  课后,我反思这堂课的教学行为, 我认为采用辨读式教学,老师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必要的指导,比如:要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做好读书卡片,上课时才能收放自如,资源共享,既不费时又能环环相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更深层次的思考,辨读式教学在系统复习中,也许不失为一种更好的教学手段,因为它可以进行分点式或拉网式训练,如让学生进行同义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方面的归纳、辨析。这样,每一个知识点,形成一个积累板块,思路清晰,步骤鲜明,学生学起来系统而有条理,记得牢固而又全面。

【关于口技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1.《口技》说课稿

2.课文口技说课稿

3.《口技》的说课稿

4.口技优秀说课稿

5.口技说课稿教学反思

6.《口技》优秀说课稿

7.《口技》说课稿范文

8.《口技》说课稿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