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 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教学准备

  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以情系说。 以情导趣意境呈趣趣例生趣 ※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以趣为径,乐中学习。 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我打算采取以趣导读;以读入境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观察讨论蜻蜓的特点后适当地插入一段“蜻蜓的自白”,这是我自己的一段录音,轻柔动听的声音配上精彩的课件制作,一只活灵活现、唯妙唯肖的小蜻蜓就仿佛在面前晃动!学生的情绪也会渐渐高涨起来,这种以趣为径,乐中学习的方式可以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教学重点1也就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过度:教学重点2从陶行知先生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其独特的教育方式,感悟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课文讲的是陶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陶先生的教育艺术由此可见一斑。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先生的音容笑貌,我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并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慈爱”“小心”“商量”等体会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讲究民主的精神作风的为人。 ※意境呈趣,以趣促情。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应当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的辨正统一。“入境始与亲”,让学生转换角色,自己深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又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目的为了开启心智的思考,创设一个激情、智慧、灵感、生成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