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遗传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在讲授生物遗传这一课之前,大家会怎么写说课稿呢?怎么写才能讲好一堂课呢?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生物的遗传说课稿,欢迎参考借鉴。

  生物的遗传说课稿【一】

  一、教学目标

  第一节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第二节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第三节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3、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的能力。

  第四节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第五节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这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3、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4、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同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性状和相对性状概念的理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基因怎样经过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3、让学生理解孟德尔遗传学理论,并能用遗传图解解释遗传现象。

  4、认识性染色体与人的性别的关系。

  5、让学生理解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三、教学策略

  第一节1、由两句俗语引出遗传变异现象及概念。

  2、学生谈谈自已和父母在外貌、行为方式和生理特征方面的相似之处并结合书P25图片,归纳总结性状的概念。

  3、请同学举例: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总结相对性状的概念

  4、强化对相对性状的理解,“两同”“一不同”。

  5、思考:有没有绝对不会遗传怕变异呢?请同学举例并归纳总结:如果受环境影响而没有改变的性状是不会遗传下去的。

  6、性状是生物的特征,这些特征由什么决定的?引出基因控制性状。

  7、学生看书P26转基因超级鼠,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强调:显微注射器、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输卵管等知识点。

  8、完成P27讨论1、2、3,得出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9、引导学生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强调要注意其安全性。

  第二节1、由孩子像父母引出思考:父母依靠什么途径把这些性状传递给孩子的?

  2、学生看P29图找规律:教师提示从数量、染色体组合情况、着色后颜色的位置等方面着手

  3、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情况说明什么问题

  4、思考: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是23对,那么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是否是23对呢?

  5、学生自学“比耐登”的发现,老师引导总结规律。

  6、学生完成P31填空

  7、思考:为什么一对夫妇所生的几个孩子长相会不同?为什么通过DNA检测能做亲子鉴定?学生通过讨论加深了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理解。

  8、练习并小结。

  第三节 1、如果一个父亲是双眼皮,控制的基因是AA,母亲是单眼皮aa,那么孩子的基因应该是Aa,他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呢?

  1、学生看书了解孟德尔的实验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孟德尔,当看到第一代全是高茎时你会怎么思考?矮茎到哪儿去了呢?是吸收了,还是暂时没表现出来?你会不会继续种下去呢?

  3、孟德尔是不是只研究了一种性状?为什么研究多种性状?

  4、介绍孟德尔总结的遗传学规律,回到课前引入时的单、双眼皮的问题,学生分析

  5、老师讲解遗传学图解的画法

  6、用孟德尔的遗传学规律分析生活中的遗传问题

  第四节 1、学生观察比较男、女染色体排序图,找出不同之处

  2、老师介绍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3、思考:两幅图,哪个是男性的染色体图,哪个是女性的染色体图?图中哪个是X染色体哪个是Y染色体?

  4、思考:就性染色体来说,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细胞中,应该有几条性染色体?男性有几种精子?女性有几种卵细胞?

  5、学生根据遗传学图解:分析并体会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6、进一步介绍:性染色体上也有很多不同的基因,也是一小段NDA决定性别。

  7、结合练习进一点了解有关性别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第五节 1、展示图片,同种生物的千差万别,引出变异的现象

  2、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画出折线图:大家折线图中能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4、归纳总结: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并举例让学生分析

  5、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6、分析书上三种育种实例的原理

  7、练习;阅读资料: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生物的遗传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和学情

  本册内容共有6个单元,第二单元《遗传和变异》是在学生了解了自然界动植物生命基本形态之后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了解生物的遗传、变异情况,了解生物学家对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所进行的不懈探索。

  我所说的《生物的遗传现象》的教学内容是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寻找自己与父母的相似特征,了解遗传现象,进而发现动植物也有遗传现象。最终让学生了解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总保持着某些相似的特征,人们把这些亲代与后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孩子的长相总是惟妙惟肖地像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的性格、脾气,甚至动作、习惯等等也都会很像父母,这就是遗传现象。

  经过三年半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对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乏感性认识,但却又会产生一些困惑。因此,让他们了解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和100多年来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遗传学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十分复杂,因此我们的教学又不能讲得太深奥,千万不要把一些高深的名词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不知所云。本课教学只要求学生初步了解遗传现象,并能对动物和植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由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外貌、性格、头发、肤色等。

  2、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3、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照片中的几个孩子及其父母具有的相似点。

  2、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的解释。

  3、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4、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2、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本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或实物的特征, 知道人和动物的很多特征是会遗传的,对遗传的现象能作合理的推测和解释。同时会查阅和搜集有关动植物的遗传资料,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能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愿意为遗传和变异这个科学事业做更大的贡献。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

  对遗传的现象作合理的推测和解释。

  遗传和变异现象虽然很普遍,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这种现象却有一定难度。我们既要让学生了解这种现象,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推测这些自然现象,并通过课前调查对遗传现象作出一定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