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参考(2)

时间:2021-08-31

  4?诵读设疑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设疑激趣:作者写这篇赠序的缘起和目的是什么?从文中哪一部分可找到答案?

  (3)诵读策略:指导同学抑扬顿挫地诵读课文,养成吟诵、咀嚼、揣摩、品味的习惯。

  5?讨论活动

  (1)作者写这篇赠序的缘起和目的是什么?从文中哪一部分可找到答案?

  明确:第3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缘起和意图。同乡的年轻后生马君则来拜访“我”,因觉其“善学”,在他将回乡省亲之际,作者作了这篇临别赠言,目的在于勉励马君则进一步刻苦向学,实际上也是向更多的年轻人提出告诫。

  (2)活动策略

  ①抓住关键词“善学”。“是可谓善学者”的结论的得出有三个依据:一、同辈的评价“流辈甚称其贤”;二、“善学”的结果,“辞甚畅达”;三、“与之论辩”时的表现“言和而色夷”。

  ②结尾交代写作意图,是“赠序”的文体特点。

  (三)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力争成诵。

  第二课时

  (一)精读品析

  1?诵读课文

  要求:请学生自己高声朗读课文第1段,边读边圈出仍有疑难的词句和感触最深的句子。

  2?讨论交流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清句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质疑活动

  活动策略:

  鼓励大胆质疑和相互交流释疑,以解决语言上的一些难点和重点;巩固前一堂课所学知识,落实翻译任务。

  ①余幼时即嗜学。

  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②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天气很冷,砚台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从不(因此)对抄书有所懈怠。

  ③未尝稍降辞色。

  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④援疑质理。

  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询问道理。

  ⑤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3)交流感受

  ①第1段中,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的心扉,哪些语言最能扣动你的心弦?

  活动策略: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所谓“读出自己”,就是从课文当中,读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场景,读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个情节,甚至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交流可围绕下列几方面进行:

  第一,幼时求学的情形。面对“嗜学”与“家贫”这一对矛盾,作者的勤苦求学令人感动。借书抄录,手自笔录,虽苦不怠,走送不逾期,结果是“遍观群书”。

  第二,成年后求师的情形。这一层着重写“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去向“先达”求教。在老师面前还要毕恭毕敬,“立侍左右”、“俯身倾耳”地求教,“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些表现既说明了“援疑质理”的求教之艰难,又表现出作者求知的渴望与诚心。

  第三,从师求教的道路异常之辛苦。行走于“深山巨谷”,冒着“穷冬烈风”,“足肤皲裂……四支僵劲”形象地写出了长途跋涉所遇到的种种艰难困苦。

  第四,求学时的生活情况。衣食粗劣不堪,生活极其简朴,但不追求“口体之奉”、一心向学。

  第五,作者“勤且艰”的求学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是作者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作者现身说法,用自身的实例不仅最有说服力,也最能打动人,作者对青年人的期望之殷切也由此可见一斑。

  这一段结构层次较清楚,在交流谈论过程中可理清本段的层次关系。

  第一层幼时求学(开头至“余因得便观群书”)

  第二层成年求师(“既加冠”至“卒获有所闻”)

  第三层跋涉艰难(“当余之从师也”至“久而乃和”)

  第四层简朴生活(“寓逆旅主人……”至“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第五层勤奋艰苦(最后一句)

  ②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活动策略: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要想准确生动地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二)研读探究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听读的同学思考如下问题:(1)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3)作者写这些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的用意何在?

  2?学生活动要求:结合自己读的感受,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辅助策略:理清层次,注意与第一段的对照。

  3?讨论交流

  (1)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明确:这一自然段主要是说明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

  (2)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明确:这一段内容与前一段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从四个方面与前面作者求学的情况形成对比:

  衣食:禀稍之供、葛裘之遗——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袍敝衣

  住宿: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行深山巨谷

  从师:未有问而不告——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书籍: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经过四层对比,显而易见昔日艰难和今日条件的优裕。在昔日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3)作者写这些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的用意何在?

  明确:业有所精,德有所成,关键在于用心是否专。这一段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现在学习条件好,学有不成,非他人之过,因而应多反省,知警惕。

  (三)提高升华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作者所提倡的刻苦向学和诚恳专一在今天有没有现实意义。

  活动要求与策略:

  允许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谈自己独特的认识。要求阐述观点时要备足理由。  (四)活动总结

  1?活动方式

  教师提出课堂总结的方向,放手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主题方面: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技巧方面:在写作上本文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

  2?规范结论

  主题: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习,文中的谆谆教诲至今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

  技巧:对比的手法

  (五)课外迁移

  1?古人“嗜学”的事例很多,试搜集一两个,并与同学交流。

  2?课外阅读清朝文学家袁枚的《黄生借书说》,巩固对古人苦读精神的认识。

【《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参考】相关文章:

1.《送东阳马生序》的说课稿

2.《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

3.《送东阳马生序》试题及答案参考

4.说课稿的参考

5.说课稿参考

6.《送东阳马生序》说课稿范文

7.燕子说课稿参考

8.《鸟岛》参考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