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说课稿示范

时间:2021-08-31

《竹影》说课稿示范

篇一:《竹影》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竹影》是丰子恺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全文叙述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在自家的"水门汀"上游戏,描画映着的竹影,你一笔,我一画,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孩子的游戏,在成年人眼里也许不屑一顾,但在丰子恺的眼里就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也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竹影》为我们指出了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游戏,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美。-

  2、教学目标:

  〈1〉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确立与’情感和态度"目标: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以及初一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确立"过程和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3、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二、说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一一感知一一品读——讨论一一欣赏一一迁移——运用"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三、说教学流程:

  〈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

  导语:未出土时便有节,待到凌云尚虚心——竹

  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 你观察过竹影吗?有什么感想?

  (设计这一导语,是按照情意原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童稚的儿歌,更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从生活走进诛堂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可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二) 走近作者,走进课文(展示你的搜集成果):

  你能介绍一下丰子恺吗?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展示你的自学成果):

  轻声朗读课文,一起来感受作者的活动。

  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写游戏还是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

  描竹影——谈艺术——获体验(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设计遵循渐进原理,由浅入深,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四)品味语言,体验童趣(展示你们的探究成果):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的朗读,并说说它喜欢的理由。(学生找到后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水平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以(4)为突破口,教会学生将自己的智能强项运用到描写之中。(其他各项视课堂教学中的情况而定) 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 )变成( )了。

  如:长传;短接 漫步;急跑 华尔兹;拉丁步 行楷;狂草 工笔;写意 红山茶;蓝玫瑰……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当学生有了心得之后,读相关的语段感情就要充沛、真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应鼓励、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欣赏,感悟升华(欣赏名画 思考问题):

  爸爸的参与使我们的认识有了怎样的变化?

  谈竹影使"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 迅速浏览课文中的相应字句,你能说出这几幅画哪些是中国画、哪些是西洋画吗?能说说你判断的依据吗?

  梳理——归纳——补充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一个很专一的理论,教师如果过多的解释,反而会"越描越黑气通过媒体的视听效果,加以音乐的陪衬,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象力,去感悟艺术的美。同时,扩充艺术的欣赏内容,也增强了语文课的容量,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对自己的终身发展也有益.)

  〈六〉迁移运用,思绪放飞:

  畅所欲言:(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 也有人说,

  竹————外强中干。你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思绪放飞:快乐的童年,充满童趣的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想一想(思),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意在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要你去留心去参与、只要你去欣赏去感悟、当然还要去想象,你的生活就是美的生活,你的人生就是艺术的人生。

  (语文学习要出于教材,但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游戏引发的体验,应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在共同的交流切磋中,'人人参与说话,互相沟通、互相合作,学生的积极性高,表现欲强,这也符合活动原理.)

  (七)走进童年,体验延伸:

  写一段童年的往事。要求:跟竹有关,语言自然、清新,尽量表现童真、童趣。

  (学要有所得,通过大家的合作交流,触动了学生的灵魂,就能说出自.己最深的体会.教师的寄语,让课堂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让学生由课堂走入生活进行语文学习,语文课堂的宽度得到延伸。)

  板书设计:

  竹 影

  丰子恺

  人 生

  游戏 描——谈——思 艺术

  童趣—意趣—理趣

  参与 留心 欣赏 感悟 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