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东南亚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知识目标

  l、通过读《东南亚位置图》,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依据课标: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并通过分析对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点,说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点,对农业,人口分布,城市的影响。

  3、通过读《东南亚气候图》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依据课标: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能力目标

  4、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一个地区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情况。培养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依据课标: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地形特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中南半岛及马来群岛地形的差异 。

  教学工具:

  东南亚教学课件。

  三、教法建议

  《地理课标》指出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我采用读图讲解法和学习指导法结合起来授课,由于本节出现的地名较多,都需要落实,因此必须自始至终围绕着读图,问图,讲解图进行授课。

  四、说学法

  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我在教学本课时,关注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运用“看-说-悟”的学习方法,1、会读东南亚位置图、东南亚地形图、东南亚气候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五、说设计理念:

  地理课标指出:

  1、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2、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我将此理念充分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六、说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教学一开始,我为学生创设情境。大家知道全世界那个地区华人、华裔最集中吗?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区域——东南亚

  【讲授研讨新课】

  (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确定东南亚的范围:在地图中确认东南亚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设问)中南半岛的“中南”是什么含义?,为什么有的书上将马来群岛又称为“南洋群岛”?

  中南: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

  南洋群岛: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课件展示)“东南亚地形图”

  设问:

  1中南半岛上有哪些主要河流(伊洛瓦底江、萨尔温 、湄南河、湄公河、红河)

  2这些河流大多数发源于哪里?(中国)

  3这些河流大致是什么流向?(由北向南流。)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地势北高南低。要求学生注意这是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读图时注意海拔与图像色彩变化的关系,在图上自北向南颜色由深变浅,所以地势由高到低)

  4这些河流的上游,主要分布着什么地形?(山地。)它们在分布上与河流有什么关系?(山河相间。)这些河流的下游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平原)是怎样形成的?(河流进入中下游后,流速趋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

  5中南半岛上的河流上游流速有什么特点?(快)为什么?(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落差大。)这里河流的什么资源丰富?(水力资源。)

  6中南半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对经济和人口分布有什么影响?(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为什么?(因为地势平坦,耕地多,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适宜人口居住。)(总结) 自然条件限制人类生活。人类和自然息息相关

  引导学生得出中南半岛上的山脉和河流分布的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为加深学生印象,可带领他们用手作比喻:手掌代表中国西南部,手指代表中南半岛上的高峻山脉,指间的缝隙代表几条大河,并可引用革命老前辈陈毅同志1957年所作《赠缅甸友人》的诗句: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靠复水”,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从而说明中南半岛与我国山水相连的特点。

  (承转)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下游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那么,马来群岛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课件展示)东南亚地形图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讨论马来群岛的基本地形特征。

  设问:

  1马来群岛地形以什么为主?(山地和丘陵.)平原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什么部位?(岛屿沿海地区。)

  2这里的河流在长度和流速上会有什么特点?(短促流急。)

  3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频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因为,马来群岛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地壳不稳定,常有火山活动和地震现象。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仅活火山就有70多座,因此有“火山国“的称号。

  4火山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呢?(火山爆发时,灼热的岩浆和碎石会摧毁围的田园、建筑、道路和各种设施,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1885年印尼松巴哇岛上的坦博腊火山爆发,历经3个月以上,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0万枚原子弹爆炸的能量,喷出了151.6立方千米的物质,将火山喷发地削低了1250米,形成了一个长11千米的火山口。从火山口流出的熔岩流,淹没了大片地区,最后注入大海。这次火山爆发中死亡的人数1.2万。既然如此:为什么在印尼爪哇岛有很多农民冒险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种地呢?这是因为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在这里种田,庄稼长得特别好。而绝大多数火山爆发是百年不遇的事,只要掌握了其活动规律,还是可以趋利避害的。由此可见,我们看问题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既要看到它有害的一面,也要看到它有利的另一面。)

  (课件展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图

  设问:

  1东南亚的纬度位置是怎样的?(东南亚位于南纬10°和北纬25°。)

  赤道横穿哪些国家(印尼)?这说明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什么温度带?(热带)

  2地处赤道附近的马来群岛大部分和马来半岛南部是什么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有什么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3离赤道较远的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是什么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有什么特征?(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是怎样形成的(每年11月-次年5月,盛行来自于亚洲内陆的东北风,性质干燥,降水偏少,成为旱季;6-10月,盛行来自于海洋的西南风,性质湿润,降水很多,为雨季。)

  4东南亚两种不同的热带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请学生先自己所在地区气候对农业耕作制度的影响,然后进行分析:热带雨林气候区,农作物随时可以播种,四季都有收获;热带季风掉个区,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总结)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

  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

  第一课时: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一、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二、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马来群岛:多火山

  三、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气候特征

  1、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2、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区域地理东南亚说课稿】相关文章:

1.区域地理课件东南亚

2.区域地理课件:东南亚

3.东南亚区域的地理课件

4.区域地理《中亚》说课稿课件

5.地理区域说课稿模板

6.东南亚地理课件

7.七年级地理《东南亚》说课稿

8.七年级地理东南亚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