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歌的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篇一:说课稿律动课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聋校实验律动教材第一册中的歌表演《上学歌》,这首歌曲活泼欢快,再现了小朋友在上学途中的所见所想,在面对即将迈进的新生活感的愉悦的情绪。这首歌曲是C大调四二拍节奏的,节奏是以XX XX /X-/为主的形式。由于一年级的聋生识字量还很少,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还不强,所以在上这节课之前要利用一节课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与歌词的学习。让学生能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思。学生在校已经经过了半年的学习的,对本课的节奏型不是很陌生,但学生听力障碍,所以对节奏的学习还是很重要的。

  二说教学对象:

  我所教学的是一群听力障碍的学生,这娟秀孩子中有残余听力的,也有完全丧失听力的。在此请允许我以我校聋一班的学生为假想教学对象进行分析。聋一班有10名学生,3名协调能力好,理解能力好的孩子;5个能力中等的孩子;还有2个是多重残疾的,也就是他们在除了听力障碍外还伴着智力和肢体障碍。所以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中针对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聋校律动教学大纲中要求:“??发展聋生的视觉、触觉、振动觉、残余听力和语言能力??”又根据新课改聋校律动课的教学理念:体现童心童趣、艺术展示自我、面对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发展。为此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上学歌》的节奏,基本上能看着节奏谱打出节奏;学习上学歌的基本动作,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编。

  2、 能力目标:会有节奏地读歌词;通过创编舞蹈动作,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聋生的动作表现力;锻炼学生正确的发音。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情,

  培养聋生的自信心,引导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应当是:学会创编《上学歌》的舞蹈动作,难点是掌握本课的节奏。

  五、说教法和学法。

  大纲提出: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激发聋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他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情景教学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上学路上的情境,再用讲授法,引导法,把聋儿带入情境中去,用示范法教学《上学歌》的基本动作,用引导法引导聋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编。

  律动课应该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创造发挥,用舞蹈动作来表现他们的感受。

  六、说教学准备

  为了让聋生很入情境,我将会改变以往半圆形的教学队形为纵队的队形,并且准备一些书包、上学路上的录像片、课件、节奏谱等等。在上课前让一些有残余听力的聋生趴在音箱上听,感受旋律与节奏。

  七、说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改聋校律动课的教学理念:体现童心童趣、艺术展示自我、面对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发展。我想在学习完节奏和歌词后,让学生能够自己创编舞蹈动作,用学生自己的动作整合成一个舞蹈。本节课重点只教学第一段,第二段的舞蹈创编留在课后做为延伸。

  八、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节奏的学习和训练、舞蹈动作的创编与整合、表演与展示。

  上课前我先组织学生围坐在一起,让学生听音乐,与他们闲聊。

  (一)节奏的学习和训练。

  1.出示节奏谱,大教材出示。

  XX XX / X-/ XX XX / X-/ XX X / XX X / XX XX/XX XX/ X-/ X-/

  为了增强节奏中强弱拍的直观性,我采用了大书包和小书包的排练来表示强弱拍,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强拍与弱拍。先让学生看节奏谱,偿试着自己打出节奏,看学生有什么不足的及时进行纠正。在学生基本掌握之后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来巩固节奏,例如:XX用小跑步,X用走步,X—用蹲来表示等。在学生基本掌握这个节奏之后,让学生加入歌词,让学生有节奏地读歌词。(这里有节奏地读歌词有助于巩固节奏,也有利于后面舞蹈动作的创编与整合的进行。)

  2.舞蹈的创编与整合。

  上一个环节结束后,请学生看录像(事先录好的,聋生们在上学路上开心的聊天的场景,与歌词的内容尽量联系起来。),“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谁来讲一下自己在上学的途中的心情呢?”“平时你们在家没有人可以聊天,一到上学就会有同学,老师可以一起玩,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那谁能把刚才我们说的用动作表现出来?”(在此时谈话的高潮时,学生已经放松下来,敢于表现了),设想一:学生用一些自然动作来表现,老师引导着和学生一起把这些自然的动作变成舞蹈的动作。然后再根据歌词一句一句地有节奏地配合起来。设想二:如果学生还是不能表现出来,或者动作单一,老师在这里(未完待续)

  篇二:一年级《好习惯助我成长》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设计的班会课主题是:《好习惯助我成长》,以下我将针对本课设计进行说课。

  对于此主题我从三个方面来讲,第一是主题背景,第二是目标制定,第三是活动流程,第四是达成情况,第五是教学反思。

  一、主题背景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于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低年级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如果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将终生受益。我们班孩子活泼可爱,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兴趣,而且对学习有较强的主动性,但个别孩子个性较强,自控能力较弱,且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课堂上时常是老师在上面讲,部分孩子只是专注于听老师讲课,不善于听取同伴的发言,个别孩子甚至整堂课都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被少数孩子包打了天下,大多数孩子成了课堂的陪衬。从日常的观察记录看,大多数孩子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时注意力比较集中,越往后注意力越分散,越容易离开教师的教学内容??带着困惑和家长们沟通发现家中也是如此,从家长反映情况来看,一年级孩子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做作业的姿势不端正,往往边做边玩,不够专心,大部分家长都是自己陪孩子一起做作业。看到这些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教育的现状呢?我把原因归因在:一、前期的教育不够扎实,二、家校未形成合力。针对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和家长们的教育现状,我选择了本主题《好习惯助我成长》。

  二、目标制定

  通过这节课我想要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做到上课专心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书写认真工整等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课堂辨析,让每个孩子都能争做“良好习惯小标兵”。

  3、课内外结合,表扬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在班内掀起人人争学习习惯花的热潮,进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下面我来谈一谈设计这节课的具体做法。

  三、说主题活动过程

  (一)前期准备

  针对教学目标,我开展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第一阶段:通过学生和家长问访,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寻找自己和他人身上存在的优缺点;第二阶段:收集材料,比如校园美景图片;歌曲《上学歌》、好的学习习惯的儿歌和《大卫上学去》绘本;制作“五色花”花瓣等;为的是主题班会顺利有效地开展,能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明方向。

  (二)说教学流程

  1、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本环节我为孩子播放美丽校园风貌图片,意在激发孩子热爱校园之情,引言:小朋友,瞧!我们的校园多美丽。(播放校园幻灯片)一起唱起《上学歌》。为荣升一年级学生而感到自豪,更为“成为少先队员”满怀期待,导入: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少先队员,入队现场多么让人自豪,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总结。

  此时为激发孩子内在的“好习惯”不断努力前进而驱力。

  2、第二环节:学习绘本,明辨是非。绘本画面精美,富有内涵,能给孩子美的熏陶。它能激活孩子的想象,有利于孩子创造力的培养。绘本《大卫上学去》是孩子喜闻乐见的题材,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生动而又浅显易懂,由此借助丰富的图画使孩子们在阅读文字时觉得更为简单,通过直观化的绘本内容,孩子吸收、激荡、转化着各种观点,在无形中提升了文字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其中的道理。欣赏并学习绘本《大卫上学去》。让学生说说: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大卫?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学生?老师总结:老师想,在坐的你们何尝不是一个个的大卫呢?

  第三环节:身边榜样,树立标榜。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更何况是身边的好榜样,触手可及,容易言传身教。本环节我将好榜样显性化,小组寻找并讨论身边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小伙伴的身影,交流汇报优秀典型案例,其余小朋友边拍手边评价进行互动,一方面为的是调整与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是将思考与评价融合。同时与之进行对比,反差不好的学习习惯,查找差距,取长补短,让孩子们共同进步。

  老师追问不好的学习习惯呢(指名交流,同伴互促)

  最后老师总结:我们一定要改正这些坏习惯,培养好习惯。

  第四环节:自主实践,自我评价。我们班的孩子喜欢直观、生动的评价,于是我在本环节中以“五色花”为激励工具,(出示:五色花)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花瓣呢?

  花瓣一:上课专心听,不讲话,不搞小动作;

  花瓣二: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花瓣三:作业认真仔细做,书写工整;

  花瓣四:书写姿势端正又规范

  花瓣五:作业按时完成并上交不拖拉,有错主动来订正。

  养成了这些好习惯,就可以开出一朵鲜艳的大红花(向学生展示自己贴好的大红花)。

  标明各色花瓣所代表的好习惯,寓抽象枯燥的语言道理于游戏中,让孩子动手操作,在自评、他评中,正视缺点,扬长避短,在互学、共勉中,促进每一个孩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成长。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拓展延伸。本环节我将课堂延伸,将习惯延续,课内外结合。首先大屏幕出示关于学习习惯的儿歌,教学生的熟读儿歌,同时理解儿歌的含义,让学生知道儿歌中的学习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先进行总结过度:好习惯将陪伴我们一起成长!再(出示儿歌)配乐,师生齐诵。

  我们都是小学生,培养习惯最要紧;

  上课应当专心听,积极开动小脑筋;

  作业认真仔细做,按时完成交得勤;

  有了错误要订正,知识才能学得清;

  学习要有好习惯,我们牢牢记在心。

  最后拓展:好习惯,我养成。“学习习惯反思卡”将课堂所悟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家校合力共同督促。

  四、达成情况

  本次课在充分的前期观察与问卷调查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的符合班情的活动目标,活动中以创设美丽校园的情境为导引,以谈话引导为形式,巧妙引入绘本故事与儿歌诵读,发挥课堂这个主阵地的效应,让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实践、自主评价,寓教于乐,边思边悟,激发爱学校、爱学习的情愫,明白只有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将课堂所悟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课内外结合,家校合力共同督促。从学生的认知反映来看,学生们对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明确的意识;从学生的行为评定来看,明辨了好与坏习惯的区别,从而能正确管理好自己的学习习惯;从学生的日常行规观察中来看,学生们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对其他人也有所监督与提醒,良好的习惯氛围在无声的身教中蔓延开来。

  五、说教学反思

  这节班会我通过直观图片的刺激、生动故事的欣赏、有效的实践操作等,多样形式的组织引导,让学生能够辨别出正确的与错误的一些行为,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一

  些好的习惯。

  由于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所以除了在班会课上展开习惯养成教育,其实在平时任何时间都要落实关于习惯养成的培养,总之,良好习惯养成教学是持久战,班主任必须和学生共同努力,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本主题班会设计比较粗浅,敬请各位专家、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