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优秀的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篇三:《师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是×号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韩愈的《师说》。 (板书题目)

  我的说课分确定目标、落实目标、检测目标三个步骤,包括说课标、说教材、说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6个环节。

  一:确定目标。

  第1环:说课标

  课标摘引一:“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分解:理解指的是根据语境,准确推断词语的意义,翻译语句;读懂文章内容即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思路。

  课标摘引二:“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分解:梳理指的是积累、整理、熟记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课标摘引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分解:背诵指的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准确(我的理解是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停顿节奏恰当)、流利(我的要求是中间停顿不超过3秒)地背出文本,并能准确默写(我的理解是标点符号也要一个不错)。不会默写的背诵不叫真会背诵。

  第2环:说教材

  《师说》是必修3第3单元第4课,和本单元第2课荀子的《劝学》构成了“求学之道”这一主题。《师说》是一篇抨击士大夫“耻学于师”的时弊,宣扬师道的论论性散文。

  该单元所选课文都是古代议论性散文。单元提示指出,阅读时要多琢磨文章立论的方法,注意论证逻辑,有点质疑问难的精神,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提高思考能力和议论能力。

  第3环:说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以上两点,我设定本课的“三维”学习目标:

  ⑴ 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准确推断“师”“道”“解”“从”“徒”“及”等常用实词、“之”“其”等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重点)

  ⑵ 准确说出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掌握对比论证的方法;(难点)

  ⑶ 背诵全文;(重点)

  ⑷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养成谦虚好学的品格。

  第4环:说学情

  学生已经经过必修①②文言文的学习,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经验,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应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并可以尝试文言文阅读的探究性学习。

  第5环:说教法和学法

  二:落实目标。

  第6环: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计划二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1、 课前预习

  (1)早读时间听《师说》的音频朗读,熟读。

  (2)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教辅资料,识记文学常识,疏通文意;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3)标出课文中疑难词句。

  2、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远古,“天地君亲师”,教师有较高的地位;然而在元代,居然有“七娼八丐九儒”的说法,“臭老九”之称由此而来。实际上,在唐朝这种风气已然经出现,社会上产生一种“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求师学道往往招来路人的讥笑。偏偏有一人,以大无畏的气魄,抨击时弊,提倡师道,写下了论述教师问题的不朽之作——《师说》,当时被人视为“狂人”,他就是韩愈。今天我们一起来拜读《师说》。

  3、预习检测(多媒体展示)

  文学常识,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文风。唐宋八大家之一。

  4、五步阅读法

  ⑴ 初读正字音、明句读(提问一位学生);

  ⑵ 意读通文意,思难点(自读)。根据预习标出的难解词句,四人一组,组内合作质疑,组内未能解决的组间质疑,教师点拨翻译及翻译方法,学生积累梳理“师”“道”“解”“从”“徒”“及”等常用实词、“之”“其”等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

  ⑶ 品读文本,探究思路;(提问学生完成,教师点拨)

  第一步:梳理观点

  问题1:作为议论性散文,本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并翻译,再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这两句是论述教师的作用,说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是构成中心论点的一项重要内容。

  明确: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一句论述了择师的标准,是构成中心论点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的中心论点:人应该从师学习,从师是为了学习道理,应不论其地位高低和年纪大小。

  问题2:找出文章第2、3两段中与中心论点有密切联系的句子。

  明确:第2段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是本段中心句,是分论点1,这一句是从反面证明中心论点:人应该从师学习即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第3段是“圣人无常师”, 是本段中心句,是分论点2,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从正面论证“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中心观点。

  第二课时

  第二步:弄懂对比论证的方法。

  问题:课文第二段是用对比手法写的,说说这一段用了几组事实论据,有怎样的论证作用。(即课后练二)

  明确:三组,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爱其子与于其身;百工之人与士大夫。在对比中得出结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从批判反面现象中阐明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⑷ 情读课文,加强语感(齐读);

  ⑸ 诵读课文,内化吸收(师背生随,学生齐诵)。

  三、检测目标

  5、当堂训练

  两道选择题:(提问、纠错)(考察学生对词语意义的掌握程度)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句读之不知 (知道,明白) B。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 ...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同“智”) .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 (?的方法) ..C。 ① 其皆出于此乎(代词,他们) D。 ①犹且从师而问焉 (目的连词,来) ..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代词,他的) .②择师而教之(连词,表顺承) .

  (2)下列句子中,“师”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或师焉,或不焉 C。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翻译两道:(板演,纠错)(考察学生对语句翻译的掌握程度)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6、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总结:《师说》抨击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时弊,提倡尊师重道,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拓展延伸:作者说,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个叫李蟠的学生的,读后我们发现,不仅如此,他还是写给谁看的呢?写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这个问题一是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二是思考当代社会的师生关系,拓宽学生的思维。

  (分享2—3位学生的作品,教师交流自己的看法)

  【明确】可以说,韩愈的文章还送给以下的两种人:

  ① 写给当时那些不愿学习的士大夫阶层看的。提醒他们改掉这种坏习惯,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② 写给后世的人,包括今天的我们。如今,很多人在重复着唐人同样的错误,社会上不尊重教师的现象还是有的:家长袒护孩子,辱骂老师;学生课堂和老师顶嘴甚至围攻老师;学生在路上碰见老师却形同陌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文章何尝不是写给今天的我们的呢?

  正是这种穿越时空的恒久价值,使这篇文章历久弥新,成为经典。同学们,反思自己吧,让中华名族的美德在我们身上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7、作业设计

  1、复习当日笔记; 2、默写全文。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