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本领》说课稿(5)

时间:2021-08-31

《比本领》说课稿8

  一、 说教材

  1、 教材分析:《比本领》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训练主题是“与人合作”。本课紧扣单元主题,写的是梅花鹿和金丝猴相互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告诉大家:个人的本领再大,也需要合作才能做好事情的道理。

  2、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能初步预习课文,能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活动。但他们年龄偏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喜欢听故事,看动画片。因此,本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的学生应以培养阅读兴趣入手,强调阅读的积累。为此,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与动画演示中理解重点词句,领会文章主题。

  (3)情感与资源:利用多媒体动画再现课文内容,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

三、 说教学重难点:依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界定如下:理解“得意扬扬”、“垂头丧气”等重点词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难点,我采用

  flash动画生动展现“梅花鹿跳了又跳”“合作摘果”的生动画面,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 说设计理念: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创设情境、读中明理、媒体演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为手段,以课文为载体,读中明理,读中悟情,让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中体会情感,感悟道理。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再现课文重点情节,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五、说教学资源:本课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我充分利用PowerPoint幻灯片和Flash动画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图片、音乐、歌曲、和Flash动画有机的结合起来。起到了烘托气氛,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

六、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充满了童趣童味,生动有趣。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五大版块:情境激趣 引合作→初读课文 知合作→品读理解 悟合作→拓展延伸 谈合作→总结升华 倡合作。现在我逐个板块介绍整个教学程序:

  (一) 情境激趣 引合作

  在上课之前,我首先和学生进行互动,做一个手指操。手指操也是与单元主题“与人合作” 密切联系的。然后,以给同学们介绍两位新朋友为话题,引出课文的两个主要人物:梅花鹿和金丝猴。再让

  学生说说他们都有什么本领而引出课题。

  (二) 初读课文 知合作

  在这一环节,我一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设计了两个层次的读文。一是桌合作读课文,纠正字音。二是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 品读理解 悟合作

  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也是信息技术与课文的整合点。在这一环节,我重点抓住梅花鹿和金丝猴比赛过程中的表现,采用课件演示与指导朗读有机结合的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我运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相关句子,体会人物心理活动。通过直观演示,观看动画,深刻感受梅花鹿和金丝猴摘不到果子那种焦急的心情,为下文做好铺垫。

  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读出味,读出情,读出声,读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最后,出示全课的课文动画,师生共同合作为动画配音。这样,即对全课进行了一次回顾,也使课文内容得到了升华,再一次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四) 拓展延伸 谈合作

  本环节我设计了两方面的拓展。首先是课内拓展,让学生说说本节课都进行了哪些合作出色的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事是通过合作来完成的。升华主题。

  (五) 总结升华 倡合作

  先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出示一则谚语:“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倡导学生学会合作,乐于合作。最后,播放《众人划桨开大船》这首歌,再次感受合作的力量。

《比本领》说课稿9

  这是一个针对小小班孩子设计和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整个过程以小猫学本领的故事情节为主线贯穿。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活动,能较协调地走、跑、跳、钻爬和攀登。

  2、对自己有一定的自信心,初步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园自然环境、拱门、自制老鼠、篮子、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小猫起床:点头、伸手、弯腰、蹦跳。

(二)基本部分:

  1、小猫练本领:

  (1)导语:小猫已经长大了,我们要学习更多的本领。

  (2)小猫跟着猫妈妈学习走、跑、钻、跨和攀爬的动作。

  2、游戏:小猫捉老鼠

  游戏玩法:小猫依次寻找草地、池塘边、大玩具的老鼠,捉到老鼠说:“我捉到一只老鼠。”跑回猫的家,把老鼠放在篮子里。

  重点难点:跑

(三)结束部分:

  听音乐做歌表演《黑猫警长》。

一、活动设计的特点

  1、环境材料自然化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次活动充分利用幼儿园已有的户外环境资源,发挥其教育价值,发展孩子基本动作。辅助的材料:制作老鼠用的纸筒,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是废旧物品加工而成。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对已有环境和材料的巧妙运用,使孩子与环境材料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作用,不需要准备许多复杂的器材设备,淳朴自然。

  2、活动内容生活化

  活动三个主要环节,都离不开孩子的日常活动,孩子非常容易理解。第一个环节,模仿早上起床的活动,刷牙、洗脸等;第二个环节,离开家去找食物,找到食物拿回家,就好像我们买菜做饭一样;第三个环节,放松休息散步。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

  3、组织形式游戏化

  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托小班的孩子对有角色、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感兴趣,本次活动以 “小猫学本领”的故事为主线,老师扮演猫爸爸猫妈妈,孩子扮演小猫,根据小猫动作灵巧的特点,在如何捉上做文章,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

二、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活动,能较协调地走、跑、跳、钻爬和攀登。

  2、对自己有一定的自信心,初步体验成功的乐趣。

  《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所以,我在制定目标时把孩子对本次活动是否感兴趣放在首位,接着是动作技能和情感体验。目标具有可操作、可检查性。

三、教育策略

  教育策略就是教师如何教,孩子如何学的问题,教育策略运用得当,教育目标就能较好实现。

  1、教师语言的调动

  体育活动的语言不需要多,应该简洁明了,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中,我比较注意自己的语言,由于孩子年龄小,游戏化的语言更加突出,如,“铃铃铃,闹钟响了,小猫起床了。”又如:“我们轻轻走,别让老鼠发现我们了”。

  2、教师动作的示范

  虽然我不是专业的体育老师,但我都会尽量给孩子做规范的示范动作,特别完成动作的程度,如跑的动作,到底让孩子怎样跑,双手如何摆,双脚如何落地,我都进行了示范。

  3、幼儿模仿性、反复性的学习

  教师的示范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最终让孩子掌握,还需要孩子观察、模仿、反复练习,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孩子,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教学效果

  孩子喜欢参与活动,能较协调地走、跑、跳、钻爬和攀登,对自己有一定的自信心,初步能体验成功的乐趣,较好达到活动的目标。教师采用的教育策略:语言的调动、动作的示范,幼儿模仿性的学习,令活动生动活泼,充满欢声笑语,不过,运动密度和运动量的控制没有很好把握,过密过多的跑对于托班的孩子显得有点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