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学生可能只会注意到作者当时没有现在开放,不可能“吻别”“拥别”。但这种理解是浅层次的,教师要诱导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角度去理解,“执子之手,与君偕老”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牵手”,此处“执手”一方面写出其“不舍”,另一方面,“执手”这一动作大胆直接,充分体现了柳词“俗”与“直”的一面。

  此处用人物的动作表情来揭示内心活动,大胆率直,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例三:“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问1、将“去去”改为“此去”如何?

  问2、“千里烟波”改为“千里波涛”如何?

  问3、既然是“沉沉的暮霭”为什么“楚天”却会“阔”呢?这不矛盾吗?

  采用讨论的方式,可由学生先提出可供置换的意象或词语,再进行比较,品评。

  此词不是简单的写离情别意,而更多的渗透了作者的“前途黯淡,归期渺茫,命运难测”的身世之感。这一点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

  学习下阕,重点鉴赏典型诗歌意象。

  典型意象:酒、柳、风、月“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问1:明代词评家贺裳称,柳永此词中有一“千古俊句”,是哪一句呢?

  问2:看似寻常的两句词,何以冠以“千古俊句”?改为“今宵酒醒何外,芳草地晓风残月”如何?

  问3:改为“杨柳岸,凄风冷月”如何?

  问4:改为“今霄梦醒何处”如何?

  如学生有困难可稍作解释“名句”的特征,可用流行歌曲中的名句类比。

  此环节需要相机点拔,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有所感却说不出”的情况。要通过诱导让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在。

  (五)、再次诵读本文,争取背诵

  总结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了哪些意象?

  明确:上片:离别情景,以实写为主;下片:想象别后情景,以虚写为主。

  建议由学生讨论,找意象。学生对意象的分析只要扣住主旨,言之有理即可。对学生未分析的意象,教师可适当提示补充。

  (六)、小结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柳永的词《雨霖铃》,感受作者了笔下哀婉动人的感情,想必也会有某种特别的感受,写下来吧。

  (七)、作业(任选一题)

  1、将此词改写成现代诗。

  2、比较《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两首词的不同风格。

  3、描写“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场景,不少于100字  《雨霖铃》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雨霖铃》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提示强调,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二、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感知《雨霖铃》作品内容,体会词中凄凉清丽的意境和浓重的离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意象特点,把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

  三、说重难点

  重点:感受作者浓浓的离别之愁,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

  难点:理解、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四、 说教法:

  1、诵读法;2、点拨法; 3、探究法。

  五、说学法

  1、预习法;2、质疑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

  南朝江淹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自古以来,人们往往“伤离别”,柳永作为宋朝大才子,整日混迹于烟花柳巷,与红颜知己把酒言欢、吟诗诵赋。这首《雨霖铃》就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时写给曾经的红颜知己的用心之作。

  2、文本学习

  1 初读:学生自由朗读吟诵,注意字音、节奏、轻重、缓急、感知韵律美。

  读音:噎、

  韵脚:切、歇,波、阔,别、节、年。

  节奏舒缓,读出有情人离别时凝重氛围。

  语调:“更与何人说”一句读出相聚后的独处之苦,余音绕梁。

  2 范朗读:听老师示范朗读,学生找出词中意象,说出这些意象的特点。

  意象:上阕有寒蝉、长亭、帐、兰舟,下阕有烟波、暮霭、杨柳岸等。特点,都是引人伤感之物。

  3 三读:展开想象,感悟由众多意向组成的意境美。

  4 四读:品评诗句领悟表达美,具体方法是炼句。上阕选择尾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下阕选择“今宵酒醒何处,烟柳岸,晓风残月”,体会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上句:浩渺无涯的水波比喻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傍晚浓重的云雾暗示心情沉重压抑,空阔辽源的楚地天空说明愁绪的无边无际。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下句:虚写别后境况,醉酒之后,看到的是美好的景象——“杨柳岸”,杨柳婆娑,岸堤青翠,却偏偏在乍暖还寒的小风中吹佛,在如勾的残月下映照,这是怎样的不和谐的美景!惟其如此,才能写出主人公的相期之愿和重聚之难。因上阕主要是实写,下阕,尤其是这一句属虚写,虚实结合,诗意饱满。

  5 背诵。

  3、探究:唐朝诗人李华的《春行即兴》如何体现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附:《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4、拓展:情景交融类试题的答题技巧,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点名手法,说出效果。

  5、作业:就本首词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板书设计:板书体现了一节课的重要内容或知识框架

【《雨霖铃》说课稿】相关文章:

1.雨霖铃说课稿2.《雨霖铃》的说课稿

3.说课稿之雨霖铃

4.雨霖铃语文说课稿

5.雨霖铃说课稿范文精选

6.雨霖铃的说课稿

7.《雨霖铃》的说课稿范文

8.雨霖铃柳永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