犟龟课堂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犟龟》这篇课文是鄂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犟龟》这篇课文是鄂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三单元以“梦想与追求”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在山的那边》《我的小桃树》分别以现代诗歌和散文的形式抒写了童年的理想、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犟龟》是德国儿童文学家米切尔﹒恩德的童话故事,叙述了一只小乌龟执意要求参加狮王婚礼并经历重重困难的故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这篇童话的时代意义是什么呢?是成功观,是人生观。一只小乌龟让我们观照自我,反思什么是成功,怎么获得成功,进而思考什么是成功的人生。

  成功的人生需要一股“犟”劲,这个犟并不是“固执不听人劝”,而是只要有助于实现自己的目标,劝阻都是乐意接受的。这个犟是遇到困难、阻挠迎刃而上,坚持到底,决不盲从的犟。这个犟是看清自身能力,能乐观挑战自我,充满理想的犟。也许坚持后,仍然实现不了最初的愿望,但努力,才有机会,拼搏才成功,播种才会有收获,“犟”才会有奇迹和惊喜。这个奇迹和惊喜,不是侥幸,而是在过程中有所获得。

  这篇课文的时代意义不仅如此,还帮助学生逐渐树立人生观。在成功的路上,乌龟遇到了四种动物,这四种动物分别象征着怀着不同人生态度的人。

  蜘蛛与乌龟是具有强烈对比性的。他们同为行为缓慢的人,也就是身体素质、物质基础差不多。但蜘蛛的人生观消极的,首先看到的是困难,想到的是不可能,然后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它是很善良,但也注定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蜗牛是生活中做事效率低,但乐于给出正确帮助的人。

  壁虎象征着生活中的有些权威人士,他们习惯于颐指气使,态度傲慢无礼、决定轻率,不为别人着想。

  乌鸦象征着普通的人他们有目标也努力,但当看不到成功的希望时,便识时务的放弃了目标。往往这些人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这四种不同的人生观,都是成功路上必然碰到的,也可能就是我们自己,该如何选择,如何面对,是这节课提出的思考。

  根据对教材深刻的解读,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小乌龟与其他动物的对比,认识小乌龟坚持到底的决心,以及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

  3、欣赏品位犟龟这一形象,全面理解“犟”的多层含义。

能力目标 :

  在领悟、发现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读、想象、理解、评价以及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与把握,思考自己的成功观,人生观,从而反思自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品味“犟龟”这一形象,全面理解“犟”的多层含义。

  难点:

  1、体会这四种动物所代表的是生活中怀着不同人生态度的人。从而反思什么是成功,怎么获得成功,什么是成功的人生。

  2、理解蜗牛的形象,懂得“犟”不等于固执,而是只要有助于实现自己的目标,别人的劝阻都是乐意接受的。

  教学设想:

  围绕“犟”,说“犟”——读“犟”——析“犟”——辩“犟”——议“犟”,一线贯之,环环相套,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想像、理解、欣赏和反思的能力。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犟”在文中的深层含义。

二、说方法

  (一)教法

  本文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童话,教学过程中应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想象能力为重点。主要通过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本节课的知识。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分发表自己对成功对人生的价值取向。

  (二)学法的指导

  1、布置课前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上的障碍。在自己最有感触的文字旁边作批注。

  2、设疑、讨论,通过合作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3、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为表演爱好者发挥特长提供一个展示特长的平台,并且使所有学生从感性上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准备:

  几种动物形象的小头饰。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犟”

  开门见山,介绍《犟龟》的作者是德国童话作家米切尔﹒恩德,并调动学生课前预习时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将学习目标确定在“犟”字上。请学生从“犟”字的结构去推测他的意思。学生可能会说:“强,是倔强,底下一个牛字,倔强的像头牛。”老师顺势请学生用生活中的`事例来具体解释“犟”有哪些行为表现。

  (意图:教学要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我们就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对学生的了解有多少,用什么样的眼光审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就决定了我们有什么样的教学。只有正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展开数学教学,才能获取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读“犟”

  请学生将文章对“犟龟”“犟”的具体描写勾画下来,通过学生交流这些句子。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共出现三次“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两次“我会准时赶到那里的。”从乌龟这几次反复的话中领悟到:一生之中我们会像犟龟一样,经历无数次艰难险阻,而犟龟始终下定了决心,充满信心。

  (意图:读“犟”的过程,是一个感知文本语言的过程,把握住这篇童话的语言特点,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走进人物内心,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从乌龟的话语中,我们就能品味到乌龟在整个过程中的坚持,这种坚持包含着两个含义:下定决心,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