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说课稿设计

时间:2021-08-31

  预习要求:将课文读一下

一、课引:唤醒学生对风筝的直接体验

  1、师: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看到天上五颜六色的风筝有什么感受呢?

  生杂:很高兴,很快乐,想和风筝一起飞。

  师:总之,同学们看到风筝的感受是愉快的,可是有一个人看到风筝,涌起的感觉却和我们完全不一样,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翻开课文风筝,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原因。

二、感知课文、学习词语

  1、请同学们自由的把课文读一遍,读的过程中做两件事:画出鲁迅先生和我们不一样感受的词语;画出你认为重要的或者是你不会读的或者是你不懂的词语。

  2、划出你觉得重要的词语,或你觉得不会读不会写的生字是哪些?读完后自由写到黑板上去。在生字词下加点。不懂的词语打问号。

  (生自由读书,5分钟后六七个学生自由到黑板上写生字词。有以下这些生字词,老师重点给加点字正音。)

  瑟缩发见苦心孤诣嫌恶憔悴肃杀?丫杈

  师:“肃杀”是什么意思?

  生1:很冷

  师:联系课文句子理解。

  生2:形容秋冬天气寒冷。

  师:这位同学能很快的解决生字词很好啊。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三、把握情感基调

  3、师:刚才大家通过主动的努力,把自己不会地学会了,很好。接下来我们来思考一下中年的鲁迅看到放风筝时的感受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1:嫌恶

  师:那是他小时候的感受。那中年以后呢?(在北京的空中看到风筝的感受)

  生2:惊异和悲哀

  4、师:他看到风筝为什么“惊异”?谁能告诉我?

  生1:因为做了对不起弟弟的事。

  师:那是因为弟弟的原因。

  生2:因为弟弟很喜欢风筝,而我又不许他放,看到风筝感到惊异

  生3:在北京的冬季看到风筝

  师:故乡的风筝是在春二月时放的,而北京在冬季就放风筝了,感到惊异。(好的,这个问题我们先谈到这里)

  5、师:那么“悲哀”从何而来呢?

  生1:小兄弟向往风筝,而我却不许他放,将风筝折断了,扔在地上,后来知道了玩是儿童最正当游戏。

  师:事情缘于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具体的事件是什么?

  生2:小时候踩坏了弟弟的风筝。

  6、师: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小时候这件事。课文应该在③④两段。弟弟喜欢风筝吗?哪些词语写出了弟弟是很喜欢风筝的,抓住词语说。

  生1:几乎、跳跃

  生2:呆看

  生3:小半日

  (可以将这几句话朗读一下)

  7、师:弟弟对风筝不只是喜欢,而且是入迷了。那么我喜欢风筝吗?

  生齐:不喜欢。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1:我不但不爱,而且嫌恶。

  师:“嫌恶”是什么意思?

  生2:讨厌,厌恶

  师:他为什么嫌恶风筝?

  生3:他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玩的。

  师:在我看来,有出息的孩子应该做什么?

  生4:爱学习,有知识

  生5:将读书和玩乐相结合才好。

  生6: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师:做风筝不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结合的吗?

  生6:读书和玩乐要两不误

  生7:半天读书,半天玩。

  师:这是小时候鲁迅的想法吗?

  生:不是,

  师:这对中年以后的鲁迅来说就合适了。小时候的鲁迅则认为玩风筝是不是有出息孩子该做的事呢?

  生齐:不是。

  8、师: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很无聊的事。应该去做有意义的事。所以他发现弟弟做风筝时,他是怎么做的?

  生1:毫不犹豫的踩破了。

  师:他抓断了风筝的翅骨,踏扁了风筝。做这件事时他的神态是怎样的?

  生齐:愤努的。

  师:你对“愤怒”是怎么理解的?

  生2:哥哥你这样弄坏了我的风筝,……????

  师:哦,你用了情景式来回答,很好,那现在我们换一种说法:想像下哥哥在踩风筝的时候边踩会边怎么说?

  生3:你背着我做这样的事,气死我了。

  生4:你这个没出息的孩子,不好好读书,竟在这里做这玩意。

  师:是啊,哥哥对弟弟是满怀希望的,希望弟弟有出息,可弟弟竟背着他做风筝。他很愤怒。应该说他当时是为弟弟好。这种愤怒你能理解吗?有时我们爸爸妈妈也会因我们的什么事生气,甚至打我们,其实也是为我们好,你们能理解吗?

  9、师:哥哥推门而入,粗暴地将风筝踩扁,弟弟的神态是怎么样的?

  生杂:惊惶、失了色瑟缩着、绝望

  师:此时站在弟弟的角度,弟弟会怎么说?用合适的表情,语气说说看。

  师:哥哥你真坏,为什么踩坏我的风筝?(口气很愤怒)是不是这样?

  生杂:不是

  生1:你为什么弄坏我的风筝?

  生2:下次不敢放了。、

  生:哥哥,对不起,我再也不敢了。

  师:我知道错了。

  生3:我已入迷了,让我做一次吧。

  师:祈求哥哥。

  生4:今后我一定好好读书,再也不敢做了。

  师:弟弟的反抗有没有。

  生杂:没有

  师:祈求有没有?(学生思考)

  生5:他以后想也不敢想了。

  师:没有乞求,更加没有反抗,弟弟知错了。哥哥认为自己做对了,得到了完全的胜利,而留给弟弟的是绝望。做风筝这种想法被哥哥给……我们用文中的一个词语说。

  生6:肃杀

  师:应该是……

  生杂:是“虐杀“

  10、师:弟弟知错了,哥哥自以为正确的得到了完全的胜利,那么这件事到底谁对谁错呢?二十年后再来看一下风筝之事,他还愤怒吗?

  生1:是悲哀,他知错了。

  生2:是懊悔

  师:谁告诉他的?他怎么知道错了?书上哪个句子?

  生齐:“游戏是儿童……”

  师:看到一本外国的书,知道自己错了。他便想起了自己做的那件事是对弟弟的精神虐杀。

  所以他想补过,设想了哪两种补过的方法,可能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