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说课稿推荐(3)

时间:2021-08-31

五.说教具

  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应的动物图片、以自然音乐为主的背景音乐。

  设置原因: 以此为学生营造一个亲切自然的欣赏氛围,激活他们的思维,便于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

六.说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

  (1) 查找资料,了解冯骥才,

  设置原因:冯骥才是我国现当代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其作品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珍珠鸟》一文也属此文风。学生先行查找资料,既可以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又能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课文,以完成本课的知识教学目标。

  (2) 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后大声朗读课文

  设置原因:根据钱梦龙老师的教学理论,任何时候的语文教学都不能忽略文字教学。语言是情感的载体,而文字则是语言的表现,只有先扫清文字障碍,才能谈得上对作品的欣赏。而这一学习环节,学生应该也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完成能力目标b

  (二)导入新课

  (1) 课件展示:大象与蚂蚁的图片,并配诗

  设置原因:大象与蚂蚁在体积上有强烈的对比效果,图片的展示,是为了给学生直观感受,而诗中却强调了生命的平等。

  (2) 提问:从这个画面与这首小诗,你想到了什么?(一句话)

  设置原因:a、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概括能力

  b、由此引出“生命是平等”的这一话题,从而导入本单元中最能体现生命平等意识的课文《珍珠鸟》。

  (三)课文研讨(完成能力目标、德育目标以及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

  1. 概括本文内容(语言简洁)

  设置原因:整体把握文本

  2. 本文给你最大的感受?

  设置原因:a、此为开放性题目,综合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b、此题的目的在于将学生的目光集中引导至本文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从而让学生启动对课文的鉴赏。

  (3)学生分组研读

  以课件展示分组研读要求

  a、 组员每人朗读一小段——有声、有心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垂蔓 葱茏 画框 眼睑 眸子 呷

  b、 大家交流意见:读到什么地方最顺口最动情?为什么?

  设置原因:叶圣陶先生言,“教是为了不教”,先给学生时间自主朗读,目的在于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的体会时间,让他们自己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质疑,而后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中探究问题,最后师生共同讨论、答疑。这就避免了用老师的事先范读来束缚学生的思维,从而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对文章的语言品味当中去,真正地感受到文章的妙处——好的语言,美的情感需要学生自己去品味,而不是教师自己陶醉,将学生作为旁观者。

  (3) 交流:

  a、由学生自荐或小组推荐同学朗读,学生评议。

  b、教师引导(穿插于a中):

  a. 对学生的评价要以肯定为主。

  b. 引导学生注意领悟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在与鸟的接触中人的善意的、主动的行为是建立人与鸟亲密关系的前提条件。注意品味文章中对鸟的活动、神态、形状等描写的语句(此引导结合课件展示),顺势导入对本课难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讨论,突破。

  c. 边评议边揣摩语言,引导学生着重从情感体悟入手,去品味语言——语言是情感的载体,离开情感体悟谈语言,势必会形成学生在认知上的“空中楼阁”

  (4) 总结

  a、 学生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后获得的体会。

  b、 教师小结:朗读,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创造性活动,它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美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朗读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还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进理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好文章是百读不厌的,好文章总是耐人寻味的,朗读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仔细寻味的过程。我相信,通过今天这一课,我们可以更深地体会到朗读对于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作用。

  c、 教师配乐范读,并展示课件——图片由课文内容逐渐延伸到人与自然,人与人,国家与国家。

  (3) 布置作业:

  1. 以朗读的方法解读《斑羚飞渡》,体会文章的情感,

  2. 摘抄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和雏鸟憨态可爱的神态描写的句子。

  3. 推荐阅读:屠格涅夫《猎人笔记》、老舍《小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