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真好》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红领巾”真好》说课稿2

  说教材:

  阅读这首小诗,犹如打开一幅清新动人的画卷,置身其间,仿佛看到晨曦下小鸟正唱着欢快的歌,梳理着蓬松的羽毛,无忧无虑地嬉戏着。课文用拟人的手法,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第一节写小鸟的活泼可爱,使人不由自主地爱上这些小精灵;第二节通过小鸟吃害虫的行为告诉孩子们,小鸟是树木的医生,是人类的朋友;最后一节用“红领巾”的爱鸟行动点明了“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主题。短短三段文字,表达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捕杀益鸟的环保观念,并启发学生如何用实际行动爱护益鸟。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那是小鸟温暖的家,是绽放的生命之花,是人与自然合奏的交响曲……

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开课伊始,我用一幅与课文配套的插图,配上优美的音乐和生动的语言,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揭题后,先指名、集体读一读课题再让他们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疑问是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有效地抓住了学生的思维特征,同时也渗透了文章的线索和教学活动展开的思路。

  二、初读感知,读中识字,学习第三节课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问题,在自学前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去学习,这比老师提出问题的效果要好的多。经过自己读后基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检查词语学习的情况,主要是强调“扑棱棱”这个词语的特殊读音,由此让学生再说说其它相同类型的词语帮助学生巩固也增加他们的课外知识。同时渗透了词语搭配和句子练习。接着,围绕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这一设计打破传统阅读学文的正常顺序,与由题生疑的导入相衔接。充分挖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能读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坚持以读为本的思想,读书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感情的理解和感悟。用“因为……所以……”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进而明晰文章思路,明确认识,激发学生对红领巾的敬佩之情。

  三、朗读感悟。这一环节是围绕一、二两个自然段展开教学。根据自悟环节,追根溯源,增强读书活动的目的性、实效性。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启发学生交流讨论,体会课文内容。

  品读环节中我设置了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赛读、合作读、配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在这里我同样用了“因为……所以……”的.句式,既是对前面环节的回敲,又是对文本内容的解读。

  读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根本,多形式的朗读活动,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带着感情来朗读课文,学习知识。

  四、课外延伸。今天的课上我安排了有关一些益鸟的资料,不仅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是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一个有效途径。而最后的写话练习,我把它设计为“与小鸟的美丽约定”,充满童趣,拉近了与鸟类的距离,使孩子们能十分投入地去做这件事。

  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我尽量做到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多形式读文,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从中受到美与家的启发熏陶,激发积极投身爱鸟护鸟公益活动的热情。

《“红领巾”真好》说课稿3

  《“红领巾”真好》说课设计重点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流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红领巾”真好》这首小诗犹如一幅清新动人的画卷,置身其间,仿佛看到晨曦下小鸟正唱着快乐的歌,梳理着漂亮的羽毛,无忧无虑地嬉戏着。可爱的小鸟能为林中树木看病。红领巾们来到林中,给小鸟安家,树木牌。小鸟在枝头高唱:“红领巾真好!”短短三段文字表达了保护益鸟,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并启发学生用实际行动爱鸟护鸟。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情趣,内容通俗易懂,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易于唤起他们的共鸣。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对识字方法、朗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运用多种方法激励孩子们与文本共舞,让识字与阅读有机融为一体,引领孩子自主灵活随文识字,成为教学的重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研修学习教学目标专题的学习,我认真研读教材,确立了以下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叽、喳、跃、棱、巢、崭、牌”8个生字。正确、规范地书写“叽、喳”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初步读懂文章内容,树立保护小鸟的意识,激发关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是利用多种方法识记本课生字。难点是多种方法识字与阅读的有机结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说教学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带头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为此,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探索的空间。当然,二年级学生达到这个目标还有点难度,需要教师认真引导。

  2、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采用多种形式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3、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要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引导学生自主灵活随文识字

五、说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些动物?为什么?出示小鸟图片,谈话式导入新课:你们喜欢小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小鸟有关的课文。

  2、以课题为突破口展开教学

  让学生读题、质疑:为什么加引号?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以此为教学的切入口,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展开教学。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出示词语,看学生掌握情况如何。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

  (三)再读课文,答疑解难。

  本文通过展现一只只快乐、机灵、活泼的小鸟和一群心地善良聪明可爱的“红领巾”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告诉我们要有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时,先让学生研读第三小节,体会小鸟为什么夸“红领巾”真好?。再研读第一、二节,体会“红领巾”之所以这样爱护鸟是因为它们可爱、机灵、活泼,还会捉虫。这一设计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的正常顺序,与导入的问题相衔接,显得自然。

  1、阅读第三节,学习“巢、崭、牌”三个生字,答疑解难

  (1)学生自由读第三节。

  (2)读后讨论读课题后自己题出的问题,对重点句随机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让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三节。

  (设计意图: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的正常顺序,与由题生疑的导入相衔接。充分挖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能读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坚持以读为本的思想,多种形式的读书加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感情的理解和感悟。

  2、学习第一、二节,学习生字“叽、喳、跃”,理解少先队员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1)教师启发思考:少先队员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一小节,找找原因。从哪几个词语中可以看出小鸟的可爱?(利用课件演示小鸟的鸣叫声)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鸟的可爱。

  (3)少先队员单单因为小鸟可爱就保护它们吗?还有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小节。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鸟很机灵?通过学生做“扑棱棱”的动作,理解小鸟的机灵。

  (4)小鸟们忙着干什么呢?(小鸟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出示益鸟的图片,了解啄木鸟的知识,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

  (四)巩固生字,拓展升华

  1、采用 “送小鸟回大自然”游戏巩固生字,

  2、学生观察生字“叽、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老师范写,学生临写。

  4、拓展阅读《我爱小鸟》。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时,要求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以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这种自主、个性化的识字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写字水平和观察能力。)

【《“红领巾”真好》说课稿】相关文章:

1.《红领巾真好》说课稿

2.红领巾真好的说课稿

3.《“红领巾”真好》教案

4.红领巾真好课文

5.红领巾真好教案设计

6.红领巾真好听课感言

7.《“红领巾”真好!》评课稿

8.红领巾真好的课件

9.读红领巾真好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