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浮力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浮力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1)知道浮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是在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本节内容不多,但难度大,梯度高,对学生的抽象思维、理解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

  基于教材地位、特点和作用以及物理课程标准上要的求: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

  2、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认识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培养设计和动手实验、分析与归纳、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针对教学目标我制定出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三、说教学难点:

  重点:浮力      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

  难点: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四、说学情: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比较感兴趣的;但要把浮力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又要综合各方面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压强等,并通过实验,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归纳获得新知识,这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将教学活动进行的轻松有效,教法是关键。而学生是教法的支撑点,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教法学法的选择。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得出规律”。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烧杯、水、酒精、饮料瓶、氢气球

  学生分组实验:一小桶水,橡皮泥一块、饮料瓶、弹簧测力计、烧杯和溢水杯各一个,木块、同体积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各一,水、盐水两种液体各一杯,细线等供选用。

七.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轮船、冰山图片,思考:是什么力量使那么大的轮船和冰山漂浮在水面上的?

  (二)进行新课:分两个环节进行

  环节一:认识浮力    本环节从“感受浮力---探究原因----定义浮力”的思路进行。

  首先做好三个演示实验:

  1:乒乓球在水中上浮。

  2:乒乓球在酒精中上浮。

  3:出示氢气球,松手,氢气球飞上屋顶。

  接着设问:在水中下沉的石块受不受浮力的作用?怎样来验证你的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让学生体验了在不同液体中---在气体中----上浮的---下沉的各种情况下受浮力的现象,灌输了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思想)

  接着设问:在液体中的物体一定受浮力吗?(上述实验容易学生认为: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一定受到浮力的,为了解决这个错误认识,增加一个演示实验)

  4. 演示:乒乓球漏水实验。(学生很惊奇,产生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的欲望)

  5.播放视频:包有橡皮膜的立方体在水中的受力状况;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上的理论分析过程,从而得出浮力的产生原因

  6.浮力概念的建立

  浮力是一种力,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其大小的单位也是牛顿,方向竖直向上;那么浮力的大小:在什么情况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什么情况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环节二: .探究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本环节采用“体验---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思路进行。

  1.实验体验:一团橡皮泥、水、玻璃球  步骤:把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放在水中,观察其浮沉情况。把橡皮泥造成船上面加重物(玻璃球),比一比,看谁能装载更多的重物.提出怎么装载更多的重物?(解决问题)。引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学生自主猜测可能的因素:物体的密度ρ物(物体的重)、物体的形状、深度h、浸入的液体密度、浸入液体的体积(或说排开的液体体积V排)、排开的液体重等。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对各猜想进行实验设计,再把上面不同的检验猜想的实验器材分给不同的小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