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范文(2)

时间:2021-08-31

  《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范文(3)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学地位与作用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了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以后学习认识扇形统计图、统计图的选择等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认识条形统计图在小学数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基于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投球游戏,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同时将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归纳概括能力已逐步形成,他们很愿意自己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归纳整理、找出规律。他们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性已比较强了。同时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在问题解决中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这些都是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准备采用以情境教学法、猜测法、小组讨论交流法、练习法等几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以此为依据,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与交流中学习新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学习的有效性,突出《精打细算》这个内容的知识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与同伴说一说你的猜想。如何验证。

  上课伊始,我先用班班通设备播放课前录制的五一班同学玩投球游戏的视频短片,停在主题情境的画面。提出问题: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大家猜一猜,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提出验证的要求,进入第二环节教学。

  设计意图:由于5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视频的直观形式,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课件呈现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

  先让学生观察数据,说说哪种方式投得远?学生会发现表格中的数据不大好观察。这时我适时提出问题: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表格中的两组数据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并为下一个问题的学习埋下伏笔。

  3、说一说,下面的图是怎么得到的

  (1)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与教材上提供的统计图比较,想一想:怎样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呢?

  (3)全班交流,随着学生的汇报,我在黑板上的方格纸上完成统计图。

  4、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哪种情形投球距离远一些,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小组交流:到底是哪种方式投得远?说说你的思考过程?与你的猜测是否一致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练习巩固、扩展应用

  要达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深化,还要辅以多形式、有层次的练习。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道练习题:教材83页1、2、3题。1题让学生再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2题是根据数据绘制统计图,3题是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再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设计意图:由易到难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锻炼,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总结全课,深化目标

  提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这里采用提问式小结,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通过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回顾,还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