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范文

时间:2021-08-31

  (一)教材内容

《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范文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中,气候处在一个很特殊和重要的位置,它与地理学习的所有章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节课“南北气温的差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的第一部分,体现了气温作为气候最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重要地位。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东西干湿的差异”、“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三)课标要求

  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分布地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逐步学会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分析不同温度带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分析

  1 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学习我国 “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的前提和基础。

  2 一月 0 °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

  一月 0 °C等温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了解0 °C等温线的分布位置,对归纳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有很大帮助。

  3 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不同温度带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育理念。这部分知识的探究既能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息息相关,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分析

  1 对“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分析判读能力。

  首先,在世界地理课程学习中,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世界气温分布图“,但对“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仍然存在难度。掌握了等温线图的判读,可以迁移到等降水量图的判读以及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过程中。

  其次,因为学生对“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分布大势图”的掌握不牢固,所以“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判读也是教学的难点。

  (六)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并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培养学生观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

  (3)通过对温度带划分的学习,了解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六)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组阅读和分析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等温线图),使学生初步了解阅读等温线图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从等温线图中获取有用信息,从而分析、归纳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会利用已有资料和知识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2)通过阅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指导学生根据图例,了解我国各温度带的名称和主要分布地区,并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分析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六)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

  (2)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使用情景导入法,读图、观察、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并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学法

  读图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思考、比较、分析,总结,得出结论;使学生学会并掌握等温线分布图和温度带分布图的读图方法。 )

  估值法

  联系法(温故知新)

  合作探究法(仔细、认真、懂得分享)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在图上、书上标注要点和重点)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

  学习新课(32分钟)

  读图比较、观察,认识规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课堂小结(2分钟)

  巩固练习(8分钟)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法:

  家住天津的芳芳同学打算利用寒暑假去哈尔滨和海口探亲:

  去哈尔滨看一看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姐;

  去海口和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叙一叙。

  但是,芳芳犯了难:听说哈尔滨很冷,海口很热,不知什麽时候去哪个地方好?请同学们用我们今天要学到的知识一起给芳芳同学,帮忙出谋划策!

  (设计依据:通过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外出探亲时,从出行地点的舒适度出发进行选择”来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营造出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同时为后面的教学环节设置一个悬念,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读图、观察、比较,认识规律.

  导入本节课的课题。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南北气温的差异。

  学习新课—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读图比较、观察,认识规律

  1 全班同学(40人)分成一月气温组和七月气温组;

  2 一月和七月气温组内部以5人为一组再分成四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