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5)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 在实际生活中的有用之处

  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重点:

  1培养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难点:

  1培养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 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教具准备:幻灯片十张

  预习提示

  通过预习你能说出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和基本步骤吗?

  教学过程:试一试

  探究一

  养牛场原有30只大牛和15只小牛,一天约用饲料675千克,一月后又购进12只大牛和5只小牛,这时一天约用饲料940千克,饲养员李大叔估计每只大牛一天约需饲料18-20千克,每只小牛一天约需饲料7-8千克。你能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

  分析:题中包含的基本等量关系式是 1——

  2——

  若设每只大牛每天约用饲料x千克,每只小牛每天约用饲料Y千克,根据等量关系可列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可得

  这就是说,每只大牛每天约用饲料——千克,每只小牛每天约用饲料——千克, 因此,饲养员李大叔对大牛的食量估计——

  对小牛的食量估计——

  检测题

  1 有大小两种货车,2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15.5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35吨.。求每辆大车与小车每次各运多少吨货物?

  2 买10支笔和15个笔记本需35元,买20支笔和40个笔记本需60元,问每只笔和每个笔记本各多少钱?

  探究2

  据统计资料,甲 ,乙两种 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之 比为1:1.5,现要把一块长200 米,宽100米的长方形土地分成两小块长方形土地分别种植这两种 作物,怎样划分这块土地,使甲 ,乙两种 作物的总产量之 比为3:4?﹙结果取整数﹚

  分析:甲作物的总产量=甲作物的种植面积 单产量

  乙作物的总产量=乙作物的种植面积 单产量

  若设AE=x 米, BE= y米,则种植面积分别是——,——基本等 量关系——,——于是可得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可得{

  过长方形土地长端约——米把这块土地分成两块,较大的一块种——,较小的一块种——

  检测题

  1 用白铁皮作罐头 盒,每张铁皮可做盒身25个或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 盒。现有36张铁皮怎样分配可使制成的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

  2现有10立方米木料 来制桌子,已知1立方米木料可制桌面15个或桌腿40个。一个桌面和4个桌腿配成一张桌子。怎样分配木料可使制 成的桌面与桌腿正好配套?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其关键是找准等量关系,列方程组。

  作业

  108页 4,9

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小学的科学老师,我叫。

  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各种各样的能量》的第12课《能量及其形式》。下面我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

  “能量及其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能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课内容是认识能量和能量的形式。主要包括观察能量驱动物体的现象,整理信息,归纳得知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并且通过实验体验能量具有不同的形式,思考能量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先从物体工作需要能量入手,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理解物体运动需要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归纳出能量具有不同的形式,并让学生思考能量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二、说学情分析:

  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五年级的学生对“电、光、热、声、磁”这些能量只是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但不一定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从年龄的特点看,五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该课的唯一一个实验活动中,训练学生在制作让小车动起来这一教学活动和分析的基础上为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的科学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2.知道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能力培养

  1.通过实验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实验、制作的能力。

  2.通过各种思考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等例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而我把经历观察、实验记录、整理信息、逆向思考等的研究,建立“能量”和“能量的表现形式”的概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所以,我会先播放乡村或旅游区内不停在转动的小水车的视频让学生观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抛出问题:是什么东西让小水车动起来的?从而引出“能量”的科学概念和课题。

  然后出示课本68页各种机械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些机械的名称,讨论是什么使它们动起来的?是不是任物体动起来都需要能量呢?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动手制作让小车动起来的实验,允许有成功有失败,通过让成功的小组演示后,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不管理是那一种方法都需要能量。然后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说说在视频里听到或看到了什么能量,使学生知道能量是无处不在的。

  最后让学生想一想,虽然能量普遍存在,便假如缺少了某种能量,世界会怎样呢?比如缺少了电,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经过“观察—提问—实验记录—交流—思考”的科学探究活动,让这堂课的结束作为下堂课的开始。

  五、说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气球、橡皮筋、木板小车、剪刀等实验材料、小水车转动视频影片等,有关各种形式的能量的图片、资料等。

  六、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4个环节组织教学。

  环节一:情景导入

  出示课本68页各种机械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些机械的名称,讨论是什么使它们动起来的?使学生明白这些机械物体都必须给它们施加力量才能运动起来的,而这些力量就是能量。

  目的是通过直观的观察,引发学生对熟悉现象的思考,从而引入课题。

  环节二:合作尝试,让小车动起来

  1.小组合作,用老师为学生为他们准备的气球、橡皮筋、木板小车、剪刀等实验材料,尝试动手制作,让小车动起来。

  我会先展示实验用的小木车,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有用什么办法可以给这个小车一点能量,让小车动起来?

  2.让学生观察实验材料,结合生活经,各小组根据实验设计进行制作活动,观察并记录。

  3.把让小车动起来的制作方法以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4.交流讨论:每一种让小车动起来的办法有什么不一样。是什么形式的能量让小车动起来的?

  目的是通过观察实验制作活动,学生在观察中风、磁、电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环节三:出示课本70页中火车、闪电、阳光、火、电磁铁等图片让学生讨论,这些现象中,存在着哪些形式的能量?除了这些能量之外,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其他的能量形式。

  环节四:让学生讨论:能量普遍存在,假如缺少了某种能量,世界会怎样呢?目的是进一步促使“能量”和“能量的表现形式”概念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能量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总体思路及构想,我想学生经过观察——提问——实验记录——交流——思考的科学探究活动,根据实验现象对让小车动起来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我说课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