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2)

时间:2021-08-31

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音乐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担任六年级六个班的音乐教学工作,六年级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不好,识谱能力也较弱,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两声部的合唱,对歌曲的声音统一、音准节奏的把握还存在一定问题。针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现象,及时研究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增强音乐教育实效性。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歌曲、读谱知识、综合训练、欣赏、选用教材及乡土教材。

  本册教材共有歌曲七首,补充歌曲四首,其中中国民歌一首,外国民歌一首。

  综合训练以多声部发声练习与创编旋律练习为主,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与创作能力。

  欣赏曲目共有七首,着重训练学生的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并能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出来。

  器乐训练以竖笛吹奏练习为主,能够准确表现音乐作品中的力度、速度、情绪等的变化。

四、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

  引导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了解一些西方音乐文化,提高音乐修养。

  2、审美教育。

  用热烈而又欢快的情绪,轻松、柔美、富有弹性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欣赏和感受美的能力。

  3、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竖笛吹奏能力,会自己看谱,读懂力度、速度等音乐符号,用竖笛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编旋律,并为自己创编的旋律配上歌词,用竖笛或其他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五、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发声练习曲及二声部练习曲来提高演唱技巧和合唱水平,使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强弱的变化,分辨并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六、教学难点:

  通过节奏、表演,力度、速度、吹奏等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力。

七、工作措施:

  (1)总结经验。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地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经常征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6)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教学计划 篇3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一)招生对象:招收初、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二)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技术,具备程序设计、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和维护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具有硬件组装与维修、软件开发及系统维护、信息统计分析、处理、网络运行的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较宽泛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扎实的计算机专业技能。

  三、专业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熟悉和了解计算机系统及信息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财务会计及统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方法、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安装、配置及维护知识。

  (1)基本掌握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电子技术、会计学及统计学原理等基础知识;

  (2)掌握和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知识,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知识;

  (3)掌握和熟悉计算机软件系统知识,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结构、高级程序语言设计等知识;

  (4)掌握和熟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知识;

  (5)掌握和熟悉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方法。

  2、能力要求

  (1)计算机硬件的安装、配置能力;

  (2)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安装与维护能力;

  (3)计算机网络的组建、维护的能力;

  (4)熟练使用办公应用软件的能力;

  (5)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能力;

  (6)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和维护能力;

  (7)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与维护的能力;

  (8)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素质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和公民意识,关心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

  (2)文化素质:达到大专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要求,系统学习本专业所要求的课程,专业知识比较过硬,知识面广。

  (3)业务素质:熟练的使用办公软件和工具软件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具备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以及网站的开发与维护的能力,具备企业管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4)身心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并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4、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本专业学生可获取如下证书:

  (1)湖北省计算机资格考试中级证书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4)人事部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初级证书,包括信息处理技术员、网络管理员、程序员职称证书。

  四、毕业规定

  修完本计划规定的全部必修课、选修课和各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成绩全部合格并达到上述基本要求的学生,才准予毕业。

  五、毕业后就业范围与岗位分析

  1、就业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主要包括:

  (1)工商企业(约30%);

  (2)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约5%);

  (3)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系统(约10%);

  (4)其他(约55%)。

  2、主要工作岗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将从事下列岗位的工作:

  (1)IT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技术人员;

  (2)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应用,信息处理人员及软硬件系统、网络系统维护人员;

  (3)计算机网络的组建,管理及维护人员、网站设计与制作人员;

  (4)计算机的销售及售后服务人员、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和网络营销人员。

  六、部分课程要求:(主干课程介绍)

  1、计算机应用基础(180学时)

  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技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和办公软件专题训练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计算机基本原理,各种软、硬件的功能与特点,WINDOWS的特点与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的常识与基本使用方法,计算机及其网络安全的常识,MS-OFFICE中主要软件的使用方法。

  2、多媒制作技术-FLASH动画设计(72学时)

  为从事网页动画设计、商品广告设计、游戏动画设计或其它视频动画设计工作训练设计技能。

  课程内容:FLASH操作基础,动画的生成原理,图形绘制、对象编辑、颜色设置与使用、元件实例的组织与使用、文本的使用、外部素材的使用、脚本的使用等各种设计手段及其使用技巧,各种格式动画的特点及生成方法。

  3、网页设计技术(72学时)

  在学过《计算机实用基础》掌握了网页直观制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HTML和CSS语言的使用方法,能建立简单的网站、制作网页,并尽可能美化网页和扩展网页功能。

  课程内容:HTML、CSS的基础知识,DREAMWEARER软件的使用方法,HTML、CSS

  语言的使用,框架、表单、链接等的设计,脚本的嵌入与调用方法等。

  4、VB程序设计(72学时)

  初步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及编程思路,能用VB独立编写实用的小程序。

  课程内容:VB集成环境,面向对象基本概念,程序设计基础,常用控件,图形、数据库应用,多媒体应用等。

  5、数据库原理与应用(72学时)

  用这一门直观、较为简单又实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启蒙学生的计算机语言、数据库意识和编程、数据库查询操纵意识,为后续的语言类课程的学习打下概念基础,也为计算机二级考试作准备。

  课程内容:类、对象、对象实例的概念与运用,对象属性、事件、过程的概念与运用,数据类型的概念与运用,常量、变量、运算、函数、表达式的概念与运用,程序结构的概念与运用,关系数据库的概念与运用,数据库的生成与操纵方法,SQL查询的使用方法,应用程序的设计与连编方法等

  6、网络技术(72学时)

  理解局域网的基础知识,能设计和组建局域网,能管理与维护局域网,能进行局域网互联。

  课程内容:计算机局域网概念,局域网规划与设计,组建网络基础平台,组建信息服务平台,Linux Server服务平台,局域网管理与维护基础,局域网互联解决方案,局域网管理与维护进阶,局域网应用范例,局域网管理与评估。

  7、C语言程序设计(72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则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编程技巧,能读懂较简单的C语言程序,能使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设计简单的程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问题,并能在计算机上调试、运行程序,具有一定的查错、改错能力。

  课程内容:C语言的数据类型,语句,流程设计,函数,数组,指针,结构体与共同体,文件等概念、功能、格式和使用方法。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1、本专业课程类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

  业课和选修课

  2、公共课15门;

  3、专业课14门;

  4、选修课2门。

  5、第六学期实习(540学时)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及教学进程表见附表:

  八、主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第一学期)、专业实习(假期)、毕业实习(第5、6学期)。 以上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机动周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进行,专业实习安排在每学期及寒暑假。

  学生在每学期都有安排计算机上机实训,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 在校内,由有关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具有学科特点的模拟训练,使学生能够将本专业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实践初步结合。

  在校外毕业实习中,主要对学生进行岗位实训,增强学生对专业岗位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540学时)

  九、教学环节与考核

  整个教学体系分为三个模块:

  基本素质教育课程模块、专业理论课程模块、实践技能教学模块

  基本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注重文化基础和基本素质

  专业理论课程模块——注重专业基础和专业素质

  实践技能教学模块——注重专业实操能力

  各个教学环节根据课程的性质可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应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考核。加强和规范实习和实训环节的考核。

  十、说明

  1、本专业在三年学习期内包括实践性教学及技能实训教学;

  2、最后一学年为专业顶岗实习及毕业综合实习撰写毕业论文;

  3、课程设置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需求变化,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