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1

【精品】数学教学计划五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你知道领导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学计划5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1~4周1、掌握一个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并会验算。

  2、认识数量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

  3、会计算一个乘数中间、未尾有0的笔算乘法。

  4、知道用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可使一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简便。

  5、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1、掌握进位的方法

  2、认识数量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

  3、用乘数乘一个乘数中

  间的“0”时,积的写法1、连续进位时容易漏加或加错进位的数

  2、准确、熟练地进行连续进位的笔算。

  3、当一个乘数中间有0时,计算容易出错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5~9周1、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并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3、掌握笔算除法的书写格式

  4、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1、理解笑算除法的算理,掌握计算顺序

  商的定位笔算书写格式。

  2、掌握验算方法

  3、掌握乘除两步计算的运

  算顺序会用递等式进行计算1、理解商的定位

  2、理解验算方法的数理,养成验算的习惯

  3、区分与倍数有关的乘、除应用题

三、千米、毫米和吨的认识10~11周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毫米、知道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认识

  重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长度单位和质量单

  2、能进行千米与米,米与毫米,厘米与毫米,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化和计算。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毫米的实际长度

  。知道1千米=1000毫米、1厘米=10毫米

  2、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1、建立“千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由米化千米有时容易出错

  2、进行厘米与毫米、米与毫米的化聚

  3、对吨的实际重量的认识

四、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2~15周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比较熟练地计算没有小括号

  的和有小括号的两级两三步式题

  2、学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能根据题意说出解题思路和解题计划,

  正确列式解答。

  3、能完整地口述解题思路

  4、培养学生按审题、分析、列式计算、验算、写答句几个步骤解答应用题的习惯1、掌握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

  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

  2、掌握含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

  运算顺序并正确和较熟练地计算1、正确读算式,培养正确计算的意识

  2、口述解题思路

  3、分析数量关系

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16~17周1、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用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

  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1、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3、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1、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总复习18~20周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2班现共有学生67人,五、一班有学生34人,五、二班有学生33人。上学期接手这两个班级,总体成绩还是很好的,经过了一学期对学生的基本状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相对于(二)班来说(一)班的孩子课上比较活跃,思维跟进的很快也能很好的表达出来,但这个班上有几个学困生,每次考试数学成绩都是一位数,其它科的成绩也是如此,因为影响了班级的总体成绩,这学期努力抓住所有的孩子的潜力争取更优异的成绩,从而弥补与(二)班的平均成绩差。二班的孩子们总体水平与平均成绩都很好,因此这学期还是要稳住优等生鼓励差等生,让孩子们都有新的收获。

二、本册教材修订情况介绍:

  (一)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四单元 比

  第六单元 百分数

  (二) 图形与几何方面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第五单元 圆

  (三) 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 扇形统计图

  (四)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结合分数段乘法和除法、比、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册教材的特点: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的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1、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基础。

  2、主抓常规教学,巩固学生学习习惯。分好小组,今后的学习和教学及评比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自主自助学习能力。

  3、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5、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6、重视学生后续学习动力的储存,加强数学阅读和数学兴趣的培养。

五: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册教材为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1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分数乘法………………………… 12课时左右

  二、位置与方向……………………… 3课时左右

  三、分数除法(11课时)

  1、倒数的认识………………………… 1课时左右

  2、分数除法…………………………… 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四、比(4课时)

  五、圆(12课时)

  1、圆的认识…………………………… 2课时左右

  2、圆的周长…………………………… 2课时左右

  3、圆的面积……………………………. 5课时左右

  4、扇形…………………………………. 1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确定起跑线……………………………1

  六、百分数(一)(9课时)

  七、扇形统计图(2课时)

  节约用水……………………………1

  八、数学广角-------数与形(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