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

时间:2021-08-31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时,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计算“古诗”的字数、出现“电子琴”计算白键的个数、7与女性成长的关系、植树问题等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这些练习都紧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给单调的乘法口诀溶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通过这些练习,学生的思维已经摆脱了7的乘法口诀的局限性,达到了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多维目标的整合与统一,可谓别具匠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

  低年级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好知识,更重要的是行为习惯的培养。本教学环节中,充分强调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方位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与思考问题的习惯。每一道精心设计的练习牢牢抓住了每位学生的心,使他们心甘情愿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真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生活素材的挖掘,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  青岛版第三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3

  这节课我主要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进行迁移,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收获的幸福。在课堂上,我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在培养学习习惯,发展学习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

一、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在课堂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根据读图,利用学生1--6编口诀的经验同桌编口诀。学生因为有了前面口诀的学习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可以很容易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学生颇感困难的是口诀的得数,我在第一环节读7个图案填表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接着我就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诀的编制,并且进行小组交流,利用集体的智慧,写出所编写的口诀,从后面口诀的汇报可以看出我这一环节的编排是非常的成功的,学生完全可以独立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

二、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口诀最终是帮助学生进行计算的工具,既然是如此,那么,让学生准确的记忆口诀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不能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口诀,怎样让学生快速、准确的记忆口诀呢?我可是费了一番脑子的,先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方法记忆口诀,接着让学生谈谈哪些口诀比较难记?哪些口诀记忆比较容易?教师再利用一些生动的素材(西游记动画片断)来帮助学生记忆,并且理清口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沟通口诀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即使自己忘记了哪一句口诀,也是可以凭借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前一句口诀找出结果。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我设计的每组练习主要是对7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然后设计了"根据生活中的条件编题"和"继续编儿歌"的游戏,对7的乘法口诀和算式进行综合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人人主动参与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习习惯,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上完这节课,由于在背口诀上时间用的多了,结果后面的几道习题没完成,只完成了基本练习。但由于时间到了和我处理课堂随机变化的能力还不够,在这个问题的的处理上不尽如人意。

【青岛版第三单元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7的乘法口诀数学教学反思

2.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3.《用乘法口诀求商》数学教学反思

4.数学《2—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5.数学《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6.青岛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7.西师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8.《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