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

时间:2021-08-31

  【教学内容】

课文《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29、掌声》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这种对话就是情感的互动、心灵的呼应和思维的撞击。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以“爱”为教育主线的课文。因此,我抓住情感这条主线,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研读语言,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英子的情感变化,进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我立足文本而又超越文本,让学生在情境诵读中入情,在切身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华,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3、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2、复习几个重点句子。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直接揭题导入,尽早把学生引进文本,复习读好句子,为读好课文、分析课文作铺垫。]

  二、前后对比,整体把握

  (一)理解英子给人的最初印象。

  1、英子最初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2、指导读段。

  (1)哪里看出她文静(或忧郁)?体会“总是”、“默默”。

  (2)她为什么那么文静、忧郁?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理解英子最后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

  1、英子后来又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2、指导读段。

  (1)出示自然段,提问:哪里看出她性情开朗?

  (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情境,领悟到人物的喜悦。]

  (三)小结质疑:引导前后对比,提出问题,过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学习第一自然段与第四自然段,通过人物形象的前后对比,整体把握人物个性,吸引学生深究其前后变化的原因,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深入文本学习作铺垫。]

  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

  (一)初步感知:是什么使英子有这么大的变化?

  [设计意图:故事往往都有一个核心点,它能够贯穿故事的各个环节。本文的核心点是“掌声”。所以我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个核心点,利用这个线索来组织文本的学习。]

  (二)抓住重点,指导读懂第三自然段。

  1、默读: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划出来,把你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梳理)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出示1、2句:

  A、“犹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犹豫”? “犹豫”时表现怎样?

  B、她为什么“终于”走上讲台?心里怎么想的?

  C、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联系上下文理解“终于”,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引起共鸣,为体会第一次掌声给文中人物的激励作用起着很好的铺垫。]

  (2)提问:从英子走上讲台那一刻起,同学们共响起了几次掌声?

  A、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响起来的?是怎样响起来的?不同寻常的掌声表达了什么?假若你是鼓掌的同学,你会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把学生放置到情境中,并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加深对人物的认识。鼓掌时从英子同学的角色来换位思考,这样既加深对人物的印象,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

  B、英子为什么流泪了?

  C、指导读句。

  D、第二次掌声是在什么时候响起的?同学们为什么又一次鼓掌?

  E、这时候英子有什么表现?她可能会说些什么?

  F、师范读,学生反复朗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又是一种体验性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指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体验课文情感。在教学中欣赏,在欣赏中教学。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乐学善思。]

  四、联系生活,升华主题

  1、同学们的掌声改变了英子,是因为这掌声里有爱心。

  (板书: )

  2、在你们的生活中,你有得过掌声吗?你给过别人掌声吗?

  [设计意图: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体验。]

  3、过渡:是呀,当别人需要你的掌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4、读英子给我写的信,给英子回信(先说后写)。

  [设计意图:在这里创设了一个给英子回信的情境,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平等对话、情感宣泄的平台,让学生在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大胆地交流。学生在交流感悟中彼此接纳,相互分享,在交流感悟中,学生也形成了自我的超越,形成了对“掌声”的独特理解。人人需要掌声,“掌声”永远地留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五、作业布置,积累语言

  1、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本课作业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重感悟、重积累的教学理念,结合课后练习的第一题和第三题的要求而设计的,让学生在背诵中不断深入感悟、积累语言。]

  板书设计

  29、 掌 声

  忧郁

  英子 鼓励 赞扬

  开朗

  掌声

  [设计意图:本课板书以文中人物英子的前后变化及其变化原因为线索,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力图中心突出,简洁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