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两则精品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整体感知两封家书的内容和蕴涵其中的感情,体会作者严密的思维特点、富有逻辑性的表述方式,把握主题思想。继续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书信的内容;通过仔细研读,再联系生活实际认真品味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语句的含义。鼓励学生对文中提到的艺术、人生等问题产生独特的、个性化的体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知、理解父母对孩子的舐犊深情、殷殷期望,对于人生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一、导入

  由介绍傅聪引出《傅雷家书》,了解傅雷和《傅雷家书》的主要内容。

二、通读两封家书,感知内容

  1、读傅雷的两封家书,看看它们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目的?把两封信结合起来看,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坚强?

  2、怎么理解赤子之心?

  傅聪曾说过:家书的基本精神就是艺术的献身精神而不是功利。我父亲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价值。赤子之心是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之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中也许不如意,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和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称为他的知音和朋友,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感情,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三、揣摩语言

  再读课文,找出你认为难懂的句子与大家一起交流,争取解决。

四、研读分析

  傅雷在给儿子的另一封信中曾经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从这两封信来看,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里?

  傅雷的严肃、严厉和脾气的暴躁是出名的,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上。傅雷和傅聪这对父子间最初的相处并非如朋友般融洽,但随着岁月的流逝,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盼和儿子对父亲一番苦心的理解造就了《傅雷家书》。傅聪说:我不敢看家书,一看便激动到一天无法做其他的事。这种父子间的深情是值得我们现代人思考的。

【相关链接】

  1、记傅雷(杨绛)

  抗战末期、胜利前夕,钱钟书和我在宋淇先生家初次会见傅雷和朱梅馥夫妇。我们和傅雷家住得很近,晚饭后经常到他家去夜谈。那时候知识分子在沦陷的上海,日子不好过,真不知长夜漫漫何时旦。但我们还年轻,有的是希望和信心,只待熬过黎明前的黑暗,就想看到云开日出。我们和其他朋友聚在傅雷家朴素幽雅的客厅里各抒己见,也好比开开窗子,通通空气,破一破日常生活里的沉闷苦恼。到如今,每回顾那一段灰黯的岁月,就会记起傅雷家的夜谈。

  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其实他并不是一味板着脸的人。我闭上眼,最先浮现在眼前的,却是个含笑的傅雷,他两手捧着个烟斗,待要放到嘴里去抽,又拿出来,眼里是笑,嘴边是笑,满脸是笑。这也许因为我在他家客厅里、坐在他对面的时候,他听着钟书说话,经常是这副笑容。傅雷只是不轻易笑;可是他笑的时候,好像在品尝自己的笑,觉得津津有味。

  也许钟书是唯一敢当众打趣他的人。他家另一位常客是陈西禾同志。一次钟书为某一件事打趣傅雷。西禾急得满面尴尬,直向钟书递眼色;事后他犹有余悸,怪钟书胡闹。可是傅雷并没有发火。他带几分不好意思,随着大家笑了;傅雷还是有幽默的。

  傅雷的严肃确是严肃到十分,表现了一个地道的傅雷。他自己可以笑,他的笑脸只许朋友看。在他的孩子面前,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严父。阿聪、阿敏那时候还是一对小顽童,只想赖在客厅里听大人说话。大人说的话,也许孩子不宜听,因为他们的理解不同,傅雷严格禁止他们旁听。有一次,客厅里谈得热闹,阵阵笑声,傅雷自己也正笑得高兴。忽然他灵机一动,蹑足走到通往楼梯的门旁,把门一开,只见门后哥哥弟弟背着脸并坐在门槛后面的台阶上,正缩着脖子笑呢。傅雷一声呵斥,两个孩子在登登一阵凌乱的脚步声里逃跑上楼。梅馥忙也赶了上去。在傅雷前,她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她却是挡了爸爸的盛怒,自己温言告诫。等他们俩回来,客厅里濒渐回复了当初的气氛。但过了一会儿,在笑声中,傅雷又突然过去开那扇门,阿聪、阿敏依然鬼头鬼脑并坐原处偷听。这回傅雷可冒火了,梅馥也起不了中和作用。只听得傅雷厉声喝,夹杂着梅馥的调解和责怪;一个孩子想是哭了,另一个还想为自己辩白。我们谁也不敢劝一声,只装作不闻不知,坐着扯淡。傅雷回客厅来,脸都气青了。梅馥抱歉地为客人换上热茶,大家又坐了一会儿,辞出,不免叹口气:唉,傅雷就是这样!

  阿聪前年回国探亲,钟书正在国外访问,阿聪对我说:啊呀!我们真爱听钱伯伯说话呀!上年他到我家来,不复是顽童偷听,而是做座上客听钱伯伯说话,高兴得哈哈大笑。可是他立即记起他严厉的爸爸,凄然回忆往事,慨叹说:唉──那时候──我们就爱听钱们伯说话。他当然知道爸爸打他狠,正因为爱他深。他告诉我:爸爸打得我真痛啊!梅馥曾为此对我落泪,又说阿聪的脾气和爸爸有相似之处。他也告诉我傅雷的妈妈怎样批评傅雷。性情急躁是不由自主的,感情冲动下的所作所为,沉静下来会自己责怪,又增添自己的苦痛。梅馥不怨傅雷的脾气,只为此怜他而为他担忧;更因为阿聪和爸爸脾气有点儿相似,她既不愿看到儿子拂逆爸爸,也为儿子的前途担忧。文化大革命开始时,阿聪从海外好不容易和家里挂通了长途电话,阿聪又叫得一声姆妈,妈妈只叫得一声阿聪,彼此失声痛哭,到哽咽着勉强能说话的时候,电话早断了。这是母子末一次通话──话,尽在不言中,因为梅馥深知傅雷的性格,已经看到他们夫妇难逃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