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设计七篇

时间:2021-08-31

  篇一:语文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梅花魂》源于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学习本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朧”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1、查阅远程教育资源,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学唱《我的中国心》。

  3、音乐《红梅赞》《我的中国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2、音乐《红梅赞》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3、师:赏美丽的红梅,听优美的歌曲,我们眼前似乎绽放着“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谁能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梅花的句子吗?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

  4、交流。

  生1:“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

  生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生3:“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5、师:同学们读书真用心,找得也非常准确。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梅花魂》(板书课题 6、梅花魂)。同学们,你们对《梅花魂》的“魂”是怎样理解的?

  6、学生自由交流;归纳:魂,指的是精神,也就是梅花的精神。

  7、师: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我们心中的疑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画记号(生字新词、最感兴趣的句子)

  2、学习新词,扫清障碍。(课件出示新词)

  读准字音:分fè外、抹mā净、低头折zhé节

  重点理解:颇负盛名、不甚在意、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

  3、再读课文,合作学习

  思·议:想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4、各学习小组推选代表发言交流。

  5、指导、订正。

  课文围绕梅花,共写了五件事:

  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泪。

  ②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爱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

  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

  ④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⑤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师:同学们,课文在写这五件事时候,几次写到了外祖父的“哭”,你知

  道一共有几次?外祖父为什么而哭?

  生1:课文共三次写到了外祖父的哭。分别在第2节、第11节、第15节。

  2、师:你找得非常准确,说明你读书是多么的细心呀!谁能读一读描写“三哭”的句子?

  生2: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生3:“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生4:“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

  3、品味“三哭”

  一哭:教“我”唐诗、宋词时。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情

  ①师:同学们,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到,对外公的记忆,都是作者在幼年时期的记忆了。从课文的插图中我们不难看,当时她只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虽然她记住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于是,外祖父的言行使她产生了好多好多的疑惑,那么小小年纪的“我”有哪些疑问呢?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③交流。

  生:她不懂得外祖父在教唐诗宋时,为什么会落泪。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生:老师,我从课外阅读资料中了解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山中送别》;“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这三首表达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或依依惜别情。

  生:老师,我认为,当时身居异国的外祖父的情况就与身居异乡的王维差不多。身居它乡的王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因不能回家,所以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而身居异国的外祖父,他永远都回不了祖国,更见不到家乡的亲人,读诗词,正好勾起了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所以他就落泪了。

  师:同学们体会得是多么深刻!是呀,诗句是不浓浓的乡思,读诗的外祖父何尝不是这样!

  ④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⑤师:从课文的第二自然中我们不难看出,外祖父非常慈祥、和蔼可亲——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可是,当我在一幅墨梅图上留了个脏手印时,外祖父为什么要“训斥我妈”呢?

  生: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外祖父对那一幅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当“我”弄脏了墨梅图时,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丝慢慢抹净。可见他对墨梅图是多么的喜爱。

  生:老师,我认为外祖父不仅仅是对墨梅的爱惜,更是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因为梅花是祖国最有名的花,她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爱墨梅图,爱梅花,就是对祖国无限的爱。

  师:同学说得太好啦!是呀,梅花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

  二哭,得知不能回国时。体会外祖父无法回家的伤感。

  1、对话朗读4—13自然段。

  2、品读第二次哭的情感。

  师:同学们,外祖父当得知可以回国,也他自己却不能回去时,却在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面前放声地哭了起来,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前面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其中有这样诗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归”和“愁”真切反应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回归之情。而当有机会回到故乡的时候,他却不能回去,他又怎能不哭呢?

  生:这一哭,哭出的是他内的无限感伤!

  生:这一哭,体现的是他对故乡、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师:这一哭,所表现的是这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爱。

  3、重点朗读第13自然段,体会外祖父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①画出重点词语。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愈愈相当于“越越”)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②点拨归纳。“梅花魂”是指: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理解“秉性”)

  ③深入品味外祖父说的话。“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作梅花?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文天祥、岳飞、刘胡兰、江姐、钱学森、小英雄雨来、)

  三哭,送“我们”上船时。深入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情爱国情。

  交流:①在什么情况下,外公第三掉泪?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外公哭了?(泪眼蒙胧)

  ②外祖父把珍爱梅花图送给了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是如何理解外公这一举动的?

四、赏读课文,升华情感。

  1、品味外祖父两次送“我”梅花的意义。

  第一次送“我”用白杭丝绸包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的墨梅图。

  第二次在船上递给“我”一色雪白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

  2、指名有感情地示范性朗读第13自然段;全班齐读第13节。

  3、男女生轮读首尾两自然,体会这两节的联系及这样的好处。

五、拓展延伸,积累知识

  1、朗读《故乡》(“阅读链接”)《斗笠》(选学课文2)

  2、齐唱《我的中国心》

  3、课后积累三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中送别》《浣溪沙》

  4、课件播放音乐《我的中国心》。

板书设计:

  6、梅花魂(陈慧瑛)

  梅花 魂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 最有品格

  愈寒冷、愈风欺雪压 最有灵魂

  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外祖父

  分外爱惜墨梅图 顶天立地

  送我墨梅图不低头折节

  送我梅花手绢

  (眷念祖国的心)

  看到梅花想起外祖父(首尾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