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顾茅庐的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篇二:第8课《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课题: 8、 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正确给课文划分段落。

  【温故预习】

  阅读《三国演义》相关章节。

  2012—2013学年度 第二学期

  【课堂作业】

  尊()()讨()()

  策()()防()()

  【课外作业】

  熟练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

  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3、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012—2013学年度 第二学期

  2012—2013学年度 第二学期

  【即时练习设计】

  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介绍一处景物。

【课堂作业】

  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注意书写规范)

【课外作业】

  《语文补充习题》第8课练习。

  【教学反思】

  2012—2013学年度 第二学期

  篇三:《三顾茅庐》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

  3、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他对人才尊重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2、难点:理解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关于三顾茅庐的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

  2、预习《三顾茅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吗?

  出示片1:连一连:

  《三顾茅庐》罗贯中

  《红楼梦》 施耐庵

  《西游记》 曹雪芹

  《水浒》 吴承恩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师板书课题,故意将“茅”少写一笔“撇”,以加深学生对“茅”的正确印象。)

  4、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怏( )惭( )

  快( )渐(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读一读。出示片3

  卧龙冈(gang gang)(man man)埋怨

  只得 (de dei) (shu shu)数九寒天

  草舍 (she she)(yang yng)怏怏

  2、检查读课文情况:

  采用同桌互读互听的方式进行。

三、合作交流,精读感悟

  1.默读课文,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可用课文里的话解释。

  2、“三顾茅庐”的意思: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草屋拜访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随机教学“复姓——诸葛”)

  3、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

  4、交流:

  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尊敬诸葛亮,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张飞:做事冲动,鲁莽,心疼哥哥??

  诸葛亮:有才华,??

  关羽:话不多,??

  5、精读感悟,体会人物特点。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划出有关句子,找出关键词语,读一读,旁边写好自己的批注。 学生交流、汇报。

  (1)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什么叫“嚷”?谁来读一读张飞的话?指名读

  过渡:刘备听了怎么说?女生齐读

  (2)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点出“生气”。刘备怎样“生气”地说?谁来读一读刘备的话。指名读

  (3)从二人对诸葛亮不同的态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二人的对话中作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刘备对人才的敬重。

  (4)分角色朗读。读出二人对诸葛亮的不同态度。

  过渡:到了隆中后刘备又是怎样做的呢?

  6.分析人物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找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词。指名说.

  (1)为什么离诸葛亮住处半里多路就要“下马步行”?诸葛亮又看不见?

  (2)“轻轻敲门”说明了什么?学生生模仿动作。(怕惊扰诸葛亮)

  (3)童子说诸葛先生正在睡觉,刘备“轻轻地走进去”,说明了什么?(怕打扰诸葛亮的休息)

  (4)“恭恭敬敬地站”又说明了什么?(亲自恭候更能让诸葛亮体会到他的诚心,打动诸葛亮。)

  这一等等了多久?(等了半响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恭恭敬敬地站”是怎么个站法?谁来模仿一下?指名模仿动作: 小结:诸葛亮在温暖的被窝里美美地睡着,而刘备却在春寒料峭的早春,在阶下恭候了几个小时,可见,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心是多么诚恳啊!

  (5)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又说明了什么?(不想让诸葛亮等得太久,同时也体现了自己求贤的迫切心情)

  (6)体会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刘备诚心诚意地尊重人才。

  (7)齐读,感悟刘备的诚心。

  (9)比赛读。

  师小结:古人曾说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想刘备的诚心诚意

  一定会打动诸葛亮,一定会把诸葛亮请出山。请出山了吗?

  过渡:“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隆中对策、三分天下)。从中我们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人。诸葛亮果真是个有才华的人吗?(是)你看,就在那个茅草屋里,刘备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

  7.品读比喻句,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A、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什么叫“茅塞顿开”?

  2、在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3、把这句话用一个词语形容?师出示:(拨云见日)

  过渡:再后来,刘备对他们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说,出示片9,齐读。

  B、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自学要求:在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交流意见不一致的部分:既说明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又说明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很密切。

  3.把这句话用一个词语形容?师出示:(如鱼得水)

  过渡:诸葛亮真是个足智多谋的人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那么诸葛亮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四、拓展延伸,归纳总结

  1、诸葛亮出山以后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

  2、展示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