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那树》的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1-08-31

  整体感知

  《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名作。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感知老树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课文的主旨;探究文章打动人心的奥秘,品析鉴赏本文的哲理美、修辞美,感受悲剧色彩、奇幻色彩,深层体会王鼎钧散文的艺术魅力,另外,还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合作研讨。注重多层对话,全面挖掘课文各方面的资源,力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认识自然方面都有收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3.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

  德育目标

  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法

  4.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二、了解作者

  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教师补充。出示课件。

  1.关于作者

  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积累生字生词,并交流。

  出世预习检测题

  佝偻(gōulóu):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

  倒坍(tān):倒塌。

  萌庇(yìnbì):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踝骨(huái):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

  虬须(qiú):卷曲的胡子。这里指树根。

  周道如砥(dī)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2.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应深沉,不宜强烈奔放。

  3.学生大声读课文,入境。

  4.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意,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5。教师总结

  四、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思路。

  2.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明确:全文大致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

  第一部分(从开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第二部分(从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写近期的大树,写大树妨碍了道路发展引起人们的议沦,使人们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从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到结尾),描写现时的大树,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教师总结:本文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越是久远的叙述得越简略,越是近期的叙述得越详细。

  写大树的早期、近期和现时的情况,都有较为明显的浯言标志。如第6段开头有一但是转折,表明另一种相反的情况将要讲述,由早期的大树自然过渡到近期的大树。如第9段开头说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表明将要讲述某一具体事件,由写近期的大树自然地过渡到写现时的大树。梳理文章思路时,要充分借助这些浯言标志(路标)。方可快速理清全文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五、感知那树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1.提问:文中的树是一棵什么样的老树,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品格,最后遭遇怎样的命运?

  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讨论分析概括树的特征。以其中一个小组为主,另一个小组补充或评价。

  成果展示:

  第一部分,概括地说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大树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有霉黑潮湿的皮层。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身像生铁铸就。大树生长在特殊环境中:站立在泥泞的马路边,周围有几处老式平房,一片破败、荒凉景象。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面香,成为人们心理的慰藉;炎热的夏,送来阴凉和清静;朦胧的夜晚,送给情人温馨的感觉;它扩张着荫庇的面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总是,大树为世间珍奇之物,是人类的守护神。

  第二部分:大树的生存受到了威胁,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即便如此,大树依然奉献着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表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本性。

  第三部分,那树无端被判刑、被杀戮、被消灭。惨不忍睹,悲壮异常,像勇士被迫离开疆场,哀怨、无奈而又刚烈。

  教师总结:那树经久经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它绿化大地,荫庇人类,只愿给予,从不索取,无私地奉献,表现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却不放弃绿的愿望,表现了豁达宽容的胸怀;它在自己面临杀戮时自己也要保护自己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表现一种爱心。

  2.体味作者的情感。

  提问: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品味、辨析。

  绿着生。那树古老、神奇、多情、忠诚,作者对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树的生存受到威胁,但它绿得更深沉依然绿着照旧绿绿得很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平淡的言词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激情。

  绿着死。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树遭杀戮。惨不忍睹,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