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的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四、细读课文,理解意思。

  1.四人小组读课文,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讨论解决不明白之处。

  2.全班交流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同时,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在这一环节中,我注重了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范读引路,熟读成诵。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评一评老师哪些地方读得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2.学生练读。教师设问:水田里映照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给你什么感觉?农民伯伯在这么美的环境中插秧是什么心情?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的美和农民插秧时欢快、充满希望的心情。

  3.配乐朗诵,尝试背诵。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学时,不宜讲太多的有关朗读的知识,主要应通过教师范读来引路,让学生从听中进行评价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

六、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你们想想水田这面镜子里还会映照着什么?根据回答,相机板书:鸟儿、飞机、花儿……

  2.你能不能照着书上的句式,当小作家把水田映照的东西写一写。

  [这篇课文句式整齐,结构相同,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内化其表达方式。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课文,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语言。]七、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让学生用自己习惯或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

  2.全班交流汇报识记字形方法。教师适当提供识记方法:如用部件法记“蓝”字……

  3.重点指导书写:蓝:上面是“艹”,要与“篮”区分开来。

  农、民:与课后语文天地中的练习结合起来指导。

  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教学反思:《插秧》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想体现三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一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识字方法自主识字,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是通过初读、细读、背诵这一有层次、有梯度的读的设计,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积累语言,内化文章的表达方式。三是注重生生、师生间的互动。评价变得开放,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评价的目的不再只为了甄别与选拔,而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