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观察的达尔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写作特点〕

  1选取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概括叙述,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使人物性格特征鲜明突出。

  2行为描写与语言描写相结合,叙述与议论相结合,使人物形象生动,文章主题深刻。

  教学建议

  建议采取“重其所重,略其所略”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快乐阅读。

(一)激趣朗读

  初读课文时,先由学生自己选择习惯的方式自读,包括“阅读提示”在内。

  初读之后,教师可以激趣。例如:大家初读课文之后,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老师要问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家猜猜是什么。

  这时,学生可以自由猜想,发言。

  如果猜中,教师要表扬,及时肯定;如果猜不中,教师可以说:老师想问的问题是,谁愿意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

  这样,学生容易被教师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问题激起兴趣,进入朗读境界。

(二)感悟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第二自然段中人物语言的情感不易把握。教师只注意提示学生去注意一下不易读出感情的句子,而如何读出感情的问题,要完全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可在方法上适当引导。如:第二自然段最容易读出感情的地方是什么?怎样才能读好,大家可以用互读、互听、互悟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三)延伸升华

  引导学生想象:过去许多年以后,达尔文成了英国著名的科学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小时说他“把时间都浪费在没有用的玩意儿上”的那个同学。你知道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吗?请把故事接着往下编,看谁编得最精彩。

  此时,教师的任务是提供情境,而不要去限制学生怎样展示,学生想说则说,想写则写,想演则演,提倡用个性化的方式表达。

  这样,在课尾掀起一个小高潮,让学生在读与说、读与演、读与写的结合和在情与理的交融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升华情感。(四)检查识字

(五)推荐作业

  课后上图书馆或阅览室,或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阅,或向家长请教,了解达尔文的有关情况。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资料

  〔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31~1836年,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实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化、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