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书活动优秀教学设计(3)

时间:2021-08-31

  篇三、捐书活动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力目标: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甚至巧妙地进行计算。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注意倾听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书吗?书是我们的好朋友。可是有一些穷乡村里的小朋友却买不起书。建设小学举行了“捐书活动”,决定捐一些书给他们。我把他们学校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仔细看一看,能看懂吗?

  师: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

  生:建设小学一年级捐了118本书,二年级捐了104本书,三年级捐了95本书。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吗?

  生1: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

  生2: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生3: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23(本)

  生4:建设小学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板书)

  二、解决问题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怎么列算式?

  生:118+104+95=

  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一样吗?不一样在哪?

  师:是三位数的连加,(板书:三位数连加),请大家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本呢?

  生估。

  师: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师: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可以怎么来验证呢?好,请在草稿本上动手算一算。

  师巡视,把不同方法的板书到黑板上。

  师:我把几位小朋友的方法写到了黑板上,仔细看一看,你能把这些方法分一分类吗?

  (口算方法,三种竖式)

  师:这种口算方法能看懂吗?你觉得口算的正确率高还是竖式的正确率高?

  师:这三种竖式你又觉得哪种不会出错呢?

  师:应用题还要写上单位和答。

  师:如果再来一道连加的题目,你打算选哪种方法做?民族小学也进行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捐书情况。

  出示:民族小学的表格。

  三、巩固提高

  做对的举手!看来真的没问题了,我想给你们一个给自己小组里加星的机会,想加吗?请看这四道题,在你的草稿本上做一做。

  1.竖式计算

  489+365+106 475+263+149 146+198+356 727+114+86

  学到了新知识,你能把它用到生活中去吗?我这儿就有一道生活中的题目,一起看一看:

  2.满1000元送大礼包

  手表138元 电饭煲295元 自行车368元 录音机337元 台灯67元

  (1)妈妈想买一个电饭锅,一辆自行车和一块手表,你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钱?

  (2)如果妈妈带500元,她能买回哪三种商品?

  (3)妈妈至少买哪几种商品才能获得大礼包?

  150块

  100块

  3.昨天逛超市我路过糖果专柜,看到有这几种袋装的糖果:

  50块

  (1)要买200块糖,可以怎么买?(想出两中买法)

  (2)如果每种糖各买2袋,够500块吗?

  四、小结反思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呢?

  五、课作练习

  345+263+194 89+257+527 329+151+179

  374+231+60 185+220+384 156+234+65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师让学生自己探究“三个数相加”的算法,学生思维活跃,然后在小组内汇报,我没有引导学生谁的算法好,而是充分肯定他们的探究成果,尊重他们的理解。

  2、师生之间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课堂中的只听教师满堂讲或满堂问,回答问题是“打乒乓球”式的教学风格,课堂上学生间你问我答,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充分展示了课改为小学数学带来的可喜变化。

  本节课比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