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克隆》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教学思考:

  1.教学第一环节激趣。目的三个。一唤醒旧知,新旧建立联系;二创设陌生感,激发探究欲望;三为精读教学做好铺垫。

  2.扫除障碍,整体感知。重实践(学生自主学习);重生成(教师相机检查和纠偏提升)

  3.精读感知。重理趣。说明文特色何在?要点和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方法使用适合才是最好,不同阅读对象,采用不同说明方法。

  4.识字写字。重规律,教师点拨,学生实践。

  教学内容:

  1.读准7个三类和3个二类生字词的读音,理解克隆、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压条、嫁接、濒危、濒临等词语的意思,以及“制造”、“配件”、“装配”在语境中意思。

  2.课文内容的概括与划分。

  3.体会“克隆”的奇妙。

  4.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5.课文的说明顺序。

  6.课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仿写。

  教学目标:

  1.读准7个三类和3个二类生字词的读音,理解克隆、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压条、嫁接、濒危、濒临等词语的意思,以及“制造”、“配件”、“装配”在语境中意思。

  2.通过自读文本了解克隆的奇妙、自然界的植物、单细胞微生物和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及克隆的、发展、成就、意义及前景。

  3.掌握说明文的一般特点和常用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收集与克隆技术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克隆”,教学生字“隆”,提醒注意“生”上的有一小短横。

  提问:通过预习你了解了有关课文的哪些知识?

  (“克隆”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新鲜的词,课前引导学生多渠道收集有关资料,不仅能拓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课前交流,一是展示学生课前所获,相互补充,增大信息量,更是增强自主探究的自信与兴趣。)

  2.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克隆有何神奇之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字音。

  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指名读课文,随文正音和理解词语意思,说一说每一小节的大致内容。

  (2)指名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

  (3)归纳小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进入文本,归纳方法。

  1.默读1、2两小节,思考:什么叫克隆?

  2.交流。

  3.整理说明方法:这两小节运用怎样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克隆的相关知识的?

  (1)举例子: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出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四、写字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