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篇二: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成正比例的量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成正比例的量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养成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在教师的此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如:

  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

  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

  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

  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行数就少了。

  5、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成正比例的量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小黑板。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杯子是相同的。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

  (2)、出示表格。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立方厘米。

  板书:50100150200 ?......?252468

  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3)、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 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1)、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正的式子表示:

  Y?K(一定) X

  (2)、想一想: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举例说明。如:

  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

  衣服的单价一不定期,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