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优秀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

  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交流

  3分钟 表演魔术──倒不掉的水 揭秘“水倒不下来”的原因 了解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一、     激趣引入

  直切重点

  3分钟 1、出示小火箭,演示“火箭”发射。

  2、引导质疑:大家脑海中一定有不少困惑吧,谁来说说? 1、认真观察

  2、提出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究的欲望

  二、参与游戏

  感知“反冲力”

  7分钟 1、出示气球,让学生自由地玩一玩。

  2、提问: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3、让学生试着解释气球是如何飞起来的。 1、自由地玩气球,认真观察。

  2、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通过活动,初步构建学生对“反冲力”的感性认识。

  三、亲历探究

  认识“反冲力”

  23分钟 1、引导学生控制气球的运动方向:演示将气球绑在一根线上的运动情况。

  2、提出探究目标

  ①观察小车的运动方向和气球的喷气方向有什么关系?

  ②看看小车的行驶距离与气球的大小是否有关。

  3、出示“气球小车”装置,指导学生实验,观察和记录。

  1、明确“探究要求”,了解“注意事项”。

  2、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3、取出实验器材,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活动。

  4、汇报交流,认识“反冲力”以及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预测──实验──验证”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反冲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观察态度。

  四、拓展延伸

  了解运用

  5分钟 课件展示图片:火箭、喷气式飞机、鞭炮、步枪、乌贼 分析图片中哪儿运用了反冲力,是如何运用的。 联系生活实际,实现知识的迁移。

  五、总结思考

  升华理解

  2分钟 1、总结

  2、指导学生,破解“小火箭”起飞的秘密。

  3、课后到操场演示“小火箭发射”。 1、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小火箭”为什么能起飞。

  2、再次感受“火箭发射”的场景。 给学生一次心灵的震憾:只要“力”足够大,火箭就可以飞得很高很高……

  使学生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科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