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江的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一)、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师:首先我们来分析上游。上游指的是那一段?

  生:各拉丹冬——宜昌

  师:对!大家先来分析“长江干流剖面图”。

  (边放课件“长江干流剖面图”边启发学生读图)

  师:剖面图的横坐标指什么?纵坐标是指什么?

  生:长江的长度,各流经地点的海拔高度

  师:算一算: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

  生:总长6621米,上游约6321米,占长江总落差的百分比?约为95% 师: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

  生: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阶梯再进入第三级阶梯,受地形的影响

  师:河水在穿山越岭(横段山脉和巫山)时会形成什么样的特征?

  生:多峡谷急流

  师: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看一看虎跳峡、三峡的景观图,在地图上准确找出位置。

  师:到中游后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水流特点会怎样?

  2、中游: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学生活动:请看中游干流的放大形状,看“九曲回肠”——“多曲流” 师:为什么会形成“曲流”?

  学生发言后师讲解:三峡急流河水冲入中游平原,在惯性作用下左摇右摆,形成曲流。尤其,从湖北的枝江——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即“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特别是藕池口——城陵矶之间长247千米,而直线距离只有80千米。

  师: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对洪水的分洪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 。 新中国成立之前,群众称之为“命江”。江汉平原上的荆江河段呈现“船在屋上走,人在水下行”的险情,荆江河段在枯水期,堤内水已经明显高出堤外路面,倘到丰水期或是汛期,对两岸人民的威胁可想而知。

  师:有没有解决办法?

  (放课件裁弯取直,荆江分洪工程)

  学生答后老师总结补充: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 。 师:支流的特点又如何呢? ——多支流,多湖泊

  启发分析:用雨带的推移分析,这种南北对称的支流分布对长江干流的水量

  有何调节作用?

  生回答后师讲解:谁还记得雨带是怎样推移的?南北支流进入汛期的时间同不同?洪峰会不会挤在一起?一般年份,南北不同时期进入汛期,洪峰错开,从而削减洪峰,对干流的水量起着天然的调节作用。有些年份,南北支流同时涨水,特别是川江、汉江洪水一起袭来,中游的防汛、抗洪任务就十分艰巨。因此治理好中游的水患相当重要。

  师:到下游水流还会不会左右摆动呢?看图下游的河道也越来越怎样?下游的特点?

  3、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学生边看边回答

  答后老师讲解:到长江口江面宽达80—90千米,十分利于航行,万吨轮可上朔到南京,5000吨级轮船可在下游全程通航。由于水流平稳,江水受海潮的顶托而倒流,泥沙堆积,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江口的崇明岛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师:长江上、中、下游各具特点,怎样根据各段的不同特点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和保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