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教学设计(3)

时间:2021-08-31

《说勤奋》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4、积累与勤奋有关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的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二、学习事例

  1 、整体感悟

  ① 师:作者就这两句话对你说十遍,你相信吗?说一百遍呢?说一千遍呢?这样说有说服力吗?那要怎么样才有?(让学生自己体会有事例才有说服力。)

  ② 师:作者举了谁的例子?为什么举他们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才会更具有说服力。)

  ③ 师:课文中的两个人成功了吗?读课文,从中找出描述他们成功的句子。

  ――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④师:他们成功靠什么?(勤奋)划出能体现出他们“勤奋”的句子。

  2、学习司马光的例子

  ①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天资聪明)

  ② 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他手中的鲜花是什么?“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③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

  出示句子:

  △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理解第一句,“滚瓜烂熟”是什么意思?“一遍又一遍”说明了什么?

  ——理解第二句,“警枕”是怎样的枕头?他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枕头? (根据时间上的不同,让学生体会:司马光一生勤奋)

  师:读这两句话,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生自由读、齐读)

  ④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⑤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3、学习童第周的事例

  ①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2)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3)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自读,展开小组讨论。

  ②指名回答问题1和2,提出问题“课文中那些词语体现了童第周的勤奋努力?”

  ——释“毫不气馁”“奋起直追”

  △ 小练习

  “直”的意思有:a 挺直,使笔直;b 公正的,正义的;c 直爽,爽快;d 一个劲儿,不断地。

  理直气壮( ) 急起直追( ) 心直口快( )

  ——“天刚亮、睡觉前、习惯”

  师:从这几个词里,你有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指名说)

  小结:(深情地)对于时间,有人说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力量;对于时间,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对于时间,老师想说:勤奋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短,懒惰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长。

  ③回答问题3,引导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

  ④ 练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⑤ 让学生根据板书小结,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三、拓展积累

  1、出示名人名言,读记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

  ——科学家爱因斯坦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数学家华罗庚

  我所完成的任何科学工作,都是通过长期的考虑、忍耐和勤奋得来的。 ——(英)达尔文

  科学的未来只能是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 ——(前苏联)巴甫洛夫

  2、你还知道那些关于“勤奋”的格言?

  3、学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什么感受?

  4、再读中心句: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板书:

  15 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 → 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说勤奋》教学设计6

  一、朗读“勤奋”、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说勤奋》,(读题)

  2、现在我们把“勤奋”放在句中读,谁来读?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你读的时候,突出了勤奋,为什么这样读?

  指读,这句话告诉我们?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理想境界 桥梁(图)

  齐读(朗读就要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3、现在把“勤奋”放在这句话中,该怎么读?

  出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指读,你强调的是哪一个词语?为什么强调这个词语?

  (分别强调勤奋、一生、只有)读书时就要通过强调词语,表达自己对读书的感受。

二、引导对话,感悟“勤奋”

  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放在第二小节中去读,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a、司马光的事例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司马光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司马光勤奋?用“ ——” 画出有关句子

  司马光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是什么?(编写《资治通鉴》)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司马光勤奋?谁来读一读你找的句子

  1、小时侯,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谁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

  (提示:你强调了“滚瓜烂熟”,读出了司马光背书背得熟练

  你强调了“一直”,是说司马光读书时没有休息

  你强调了“一遍又一遍”是说司马光读书读了许多遍

  你强调了“却”,为什么?

  句中“却”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这里把司马光和哥哥、弟弟进行比较,哥哥、弟弟读书只读“一会儿”,司马光读了“一遍又一遍”,这句话前后意思发生了(转折), “却”表示前后句的意思发生了转折。

  哥哥、弟弟和许多孩子一样以“玩”为乐,司马光想到的读书,以“读书”为乐。(勤奋就是以读书为乐)

  齐读

  还从什么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

  2、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读时,他强调了“警枕”

  点拨:我们平时睡觉时用什么枕头?司马光什么做的枕头?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为什么叫它“警枕”?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 “勤奋”!就是珍惜时间。

  3、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你强调“19年”,为什么?(时间长,19年中有没有休息?勤奋不仅在小时侯、长大后,还要持之以恒。强调“终于”,说编写《资治通鉴》不容易。

  所以引读“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b、童第周的事例

  刚才我们读了司马光的故事,知道了他勤奋表现在从小以读书为乐、长大后珍惜时间,而且19年如一日,那么,童第周勤奋又表现在哪里?

  指读课文第三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讨论:从什么句子,你感受到童第周的勤奋?先读句子,再说你的理解。

  (1)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不怕困难、奋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