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3)

时间:2021-08-31

  部编版《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能根据角色演绎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设计特色】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创设多种情景激发学生读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2分钟)

  1、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

  2、引用古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古诗、古文与我们现在常读的文章是不同的。今天我们一起第一次学习一篇古文《两小儿辩日》。(板题)

  二、读通读懂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范读全文。

  2、生跟读全文。

  3、师领读全文。

  4、生质疑:

  日与曰(一个胖点儿、一个瘦点儿)智与知(通假字)

  5、借助注释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提问:这个故事里有几个人物?是哪几个人物?

  三、扮演角色,感悟课文(18分钟)

  过渡:两个小孩和孔子之间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两小孩先在讨论问题,孔子介入……

  1、师生分角色读文两遍。老师相机指导。

  2、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读文两遍:

  (二个人读叙述语言,两个人各读一小儿,第一遍强调语气,第二遍带上动作。)

  3、四人表演读一次,众生评议。

  4、生上台对话一次,众生旁白:

  过渡:我觉得两个都学得有板有眼,但这毕竟是古文。能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话,不背课文,有没有难度?

  5、生思考后,上台表演两次,师充当孔子。(相机指导词语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辨别明理(10分钟)

  过渡:现在咱们来想一想,两小孩争执激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他们坚持自己的看法呢?

  1、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板书:

  早晨:近大远凉

  中午:远小近热

  师过渡:这毕竟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场辩论,如果现在我们做第三个小孩,第四个小孩,参与这场辩论,你有什么道理来讲。

  2、扮演角色,试着辩论:

  师过渡:两千多年前的辩论,我们参与了,但是我知道,这个问题呀很难辩明白,如果让现代的科学家去辩,可能也很难说清楚,不要紧。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个新的问题,你们觉得这两小孩或者孔子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吗?

  3、生自由谈学习收获:

  (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大胆创新、不怕犯错误等等。)

  师过渡:刚才本人扮演孔子,我觉得我身上也有一点优点,刚才对大家说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不能决没有装懂,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孔子在这一点上,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好!我们再一起把课文读一遍。

  4、师生齐读课文。

  5、课外拓展:

  这场辩论到此结束,同学们回去后如果有兴趣,可以再查阅相关的资料,看看太阳究竟什么时候离我们近。

  部编版《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

  教学时长: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买椟还珠、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寓言故事,那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什么是寓言?它有什么基本特征?(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寓言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比喻性,大多是借某种自然物或人的活动,来表现作者对一定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评价。如自然物(守株待兔)、人(刻舟求剑)。)

  作者简介:

  《列子》一书的作者是列御寇。据传,列御寇是周朝,道家学派的早期人物。《列子》原书早已散失,现在流传的《列子》是东晋人张湛辑注的。《列子》一书属于道家学派,书中散布了唯心主义,但也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读一读:正音

  辩斗dòu盘盂yú沧沧cāng凉凉探汤tāng孰为shúwéi汝多知zhì乎

  读一读: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的停顿和语气。

  解词译句:

  1、先在小组间按古文翻译的方法互译。

  2、翻译时碰到的难词难句把它划出来。(显示重点)

  议一议:解司译句。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辩论)。问其故(缘故)。

  2、一儿曰:“我以(认为)日始出时去(距离)人近,而日中(正午)时远也。”

  3、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4、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到)日中则(就)如盘盂(盛饮食的器皿),此不为(是)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及其日中如探(伸手)汤(热水),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6、孔子不能决(判定)也。

  7、两小儿笑曰:“孰(谁)为(同“谓”,说,认为)汝(你)多知(同“智”,智慧)乎?”

  7、议一议:理解文意。

  板书:

  如车盖(大——早近)如盘盂(小——午远)

  沧沧凉凉(凉——早远)如探汤(热——午近)

  8、议一议:分段及概括段意。

  一、(1)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

  二、(2-5)两小儿各抒己见。

  三、(6-7)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

  9、议一议:研讨内容。

  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为什么各有不同的结论?

  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远则物体形状小。

  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

  两小儿对太阳有不同的看法,根本原因是——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因而结果也就不一致。

  孔子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孔子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着谦虚诚实的态度。

  4、“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该笑?

  原文是“讥笑”的意思。

  从孔子的实事求是的谦虚诚实的态度上来看,是不应该“笑”的。我们还应该向他学习。

  小结:

  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更需要这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创新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立于不败之地,永远腾飞!

  堂堂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见两小儿辩斗()而日中时远也()

  孔子不能决也()及其日中如探汤()

  2、翻译句子(4分)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b、孰为汝多知乎?

  3、两小儿辩斗表现古人()的精神。(2分)

  4、“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4分)

  5、这则寓言告诉给我们什么启示?

  五、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

  2、查找资料,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太阳什么时候离人们近些?

  3、写出你自己对大自然的一些疑问?

【部编版《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模板(精选6篇)】相关文章:

1.《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模板

2.《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3.《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4.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5.《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6.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7.课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模板

8.《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