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把握和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二、用新视角解读文本后教学设计的典型案例

  大量的阅读教学实践证明,用上述视角来解读文本,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之后,教师们“透视”文本的能力提高了,进行教学设计的效率也提高了,阅读教学能够步入“正轨”,几乎不会再出现什么大的'“闪失”。一些教师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体会到了那种“庖丁解牛”的畅快。依据这样的方法和思路进行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的典型案例下面列举两个。

  1.人教版第六册《惊弓之鸟》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角色关系:魏王,更赢,大雁。

  事理:更赢看到在空中飞过的受伤的大雁,对魏王说不用箭也能将大雁射下来,魏王不信,可更赢真的做到了。原来更赢早就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它被弦的响声惊吓后会拼命往高处飞而伤口裂开,就会从空中掉下来。

  情理(道理):《惊弓之鸟》是个成语故事,故事的本意是称赞更赢的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和合理推断。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那些受惊吓的人。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除了按照上述认识进行把握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更赢的做法进行“审视”,得出要富有同情心、爱护弱小的新结论。这也算是“与时俱进”地对文本进行新的解读,体现对当今主流价值观的追求。

  文理:交代清楚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重点理清更赢的推理过程。前者是整体把握,后者是抓住重点所在。另外,《惊弓之鸟》是个成语故事,也需要从成语的角度去把握这个故事的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

  学理:了解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会复述这个故事。复述故事的时候要抓住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可以采取分角色合作演绎故事的方式。除此之外,还要学习更赢合理进行推理的思维方式。

  生活关联:与人分享这个成语故事。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学习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合理的推断。

  主要的阅读学习活动:

  这是个成语,查阅成语词典,看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读课文,了解和成语“惊弓之鸟”相关的故事。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有两个人物,还有一种鸟(大雁),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从运用语言文字和学习思维方式的角度,可以设计一些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用上“因为……所以……”这样的关联词语,来说明更赢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更赢是一个值得我们钦佩的人,他有什么值得我们钦佩的地方?或者,更赢有怎样的了不起的本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本事?

  请你对更赢这个人物进行评价。假如你就是那只大雁,你会对更赢说些什么?

  在对这个人物进行评价时,学生会有对以往固有观点的认同,也会有对更赢行为的批判,教师要恰当进行引导。

  2.冀教版第十册《瘸蝉》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

  角色关系:苏格拉底,孩子们,自然蜕变的蝉,受苏格拉底帮助而成的瘸蝉。

  事理:苏格拉底看到蝉在蜕变过程中很艰难,就帮助其中一只蝉摆脱蝉壳的束缚完成蜕变,结果这只蝉变成了瘸蝉,而其他自己完成蜕变的蝉都变成了可以自由飞翔的蝉。

  情理(道理):要遵循自然之道,否则即使是好心也会办坏事。人生需要经历必要的磨难和坎坷。

  文理:条理清楚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蝉的蜕变过程又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和结果。

  学理:条理清楚地讲述这个故事。对两种蜕变进行对比思考。

  生活关联:这是一则新编寓言故事,说的是蝉的蜕变,其实是谈人的成长,谈如何做人。人生如蝉生。

  主要的阅读学习活动: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课文中哪些地方打动了你?找出相关段落,加以体会, 结合描写蝉艰难蜕变和苏格拉底帮助蝉完成蜕变的段落,适当补充关于蝉生长历程的自然知识。

  对苏格拉底的做法进行评价,对课文中描写的蝉蜕变后的两种不同结果谈体会。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关于人生成长和为人处世的“名人名言”。一个角度是讲究自然之道,一个角度是正视人生成长中的磨难和挫折。

  将《瘸蝉》一课与《自然之道》《揠苗助长》等文章进行关联性思考。

  也许有的教师会有这样的疑问:上面所列举的案例都有明显的“人物角色”存在,像人教版《春雨的色彩》这样的课文,没有人物,只有动物,是童话故事,那么,文本中没有“人物角色”的课文是不是就不适用呢?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在进行文本解读的探索中进一步明确:所有的文本都是具有角色关系的,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句话“文学即人学”。我们总能在文本中找到“角色关系”,找到跟人相关联的因素,找到文本与人的生活之间的衔接点,找到文本对人生影响的所在点。下面我们就再举个例子。

  在人教版一年级课文《比尾巴》中,是只有动物(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孑L雀),而没有人物出现的。这是一首让学生了解动物尾巴特点的知识普及儿歌,在表达上的特点是“有问有答”、“三问三答”、合辙押韵,不同动物尾巴的特点对比明显,形象鲜明。这首诗歌中的人物角色其实就在这“问”和“答”之中,“问”和“答”都是人的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问者”和“答者”的互动关系,可采取男女对读、师生对读、小组对读等多种方式,还可以适当配上表示动物尾巴特点的动作。这样,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对读中,很容易就了解了动物尾巴的特点,达到培养语感、熟读成诵的目标。

  (作者单位:河北沧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把握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文本解读、观念和方法》心得

2.世界文本阅读和答案

3.文学文本的阅读答案

4.鲁迅和《水浒传》论述类文本阅读

5.文本身份与课堂阅读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6.文本身份与课堂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7.文本身份与课堂阅读教学设计

8.文本身份与课堂阅读教学设计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