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8-31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五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蕴、瞥、拙三个生字。

  2、积累本可好词、好句,并通过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孩子们情绪的变化,了解用什么样的方式付出爱。

  教学难点:领会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揭示课题:谁说说什么叫“沉默”?

  3、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读、领读、组词、理解意思、

  2、谈话: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中老师和同学们在谈论什么事?

  3、学生默读课文

  谈话:在谈论过程中,沉默之前和沉默之后课堂上是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概括出来。

  4、板书:热闹——沉默——热闹

  三、借助插图,导读感悟

  1、创设情景,引读1——9自然段

  2、积累词语

  (1)自由读1——9自然段用——画出可以表现课堂上特别热闹的词和句子。

  (2)汇报

  (3)摘抄好词、好句。

  3、观察插图,指导朗读

  (1)看看图中得小朋友在干什么?

  (2)这幅图画得是第几自然段?

  (3)图中的小朋友一个个神气十足,读第8自然段谁能读出神气十足的语气?

  (4)指名读

  (5)“老师点数了,15、16、17……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亮”读的时候声音要怎样?

  (6)指名读

  4、谈话:热闹之后的课堂是怎样的景象呢?

  5、教师引读11——15自然段

  6、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1)同学们什么沉默了?

  (2)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出同学们很沉默?用——画下来。

  7、积累词语

  (1)汇报。

  (2)体验1分钟有多长。

  (3)摘抄好词、好句。

  8、指导朗读

  (1)谈话:选你喜欢的句子或自然段读出沉默的语气。

  (2)自由读

  (3)指名读

  9、小结:

  老师知道你们已经会感受爱了,这还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你们心灵深处的极为珍贵的东西,同学们意识到父母平时为我们的付出,也想为父母做些什么,这就是寻找蕴藏在你们心灵深处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10、谈话:

  沉默后的课堂又变得热闹起来,自由读读看,折合沉默前的热闹有什么不一样?

  11、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表达你的爱?

  12、齐读17自然段。想:这些孩子对父母做了些什么?

  13、引述16自然段。

  四、拓展

  1、你有什么收获?

  2、还可以向谁表达你的爱?

  3、教师小结:

  其实不是生日的时候,你也可以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温暖的话、向父母表达你的爱。当然,不光是父母,每一个值得你爱的人,你都可以关心他们、爱他们。

  4、想想还可以把爱送给谁?

  五、教师小结:

  我真快活,同学们从沉默中懂得要回报父母关爱他人,所以老师觉得今天这堂课上的沉默是可贵的。下课就把你的爱送给你身边的人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体会乡亲们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21、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

  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 抓住重点词语无论 只要 一定 踏几个来回 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⑵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

  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⑴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⑵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3、情感目标:

  理解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

  1、听──读──赏──读:

  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

  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预习

  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进戏剧,走进郭沫若,走进屈原。

二、导入新课

  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人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四、研习课文

  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小组交流、讨论品读感受。

  3、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谈有所感的句段,并读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五、欣赏品味

  全体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六、小结

  通过听一读一赏一读,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理解屈原,走近屈原。

七、课后语文实践活动

  课代表组织安排《雷电颂》片段朗诵会,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

八、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