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2)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激情导入

  1.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已经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领略了很多,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幅了不起的古代绘画,谁愿意读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

  2. 提问:你知道名扬中外是什么意思吗?(名声在全世界,全世界都有名)

二、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小声读读课文,要把句子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

  2.师: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课文里的这些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

  (出示课件)正确读出下列词语

  张择端 汴梁 撑船 摊贩 官吏 作坊 保存 形态各异 毛驴 悠闲 溜达 一乘 拽住 惊扰

  指名读

  3. 师:那你知道这些带点的字的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名回答

  (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知识、可以查字典、可以看图理解词语意思等等)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掌握了这么多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4. 通过搜集资料,你对《清明上河图》有什么了解?

  自由谈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你们已经通过预习把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学懂了,能读好它吗?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自读感悟

  1.师:通过预习,大家有这么多收获,那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呢?

  师: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那这幅画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请同学们再认真地、反复地读几遍课文,根据阅读提示,找出描写画面内容的段落。

  出示阅读提示:

  ①认真地、反复地读几遍课文。

  ②对照图画,找出描写画面内容的段落。

  ③选出你最感兴趣的一个自然段和同学交流一下,你都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它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自主阅读

  3.交流收获

  师:谁能说说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画面内容?

  指名回答

  师: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描写了画面内容,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指名回答

  师:你对哪个自然段最感兴趣?来和同学交流一下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它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学生交流,师板书

预设

  ▲ 了解了画上的人物有五百多个。为什么喜欢? 那你愿意大声把这五百多个人物向大家做个介绍吗?

  ▲ 我发现一个能让我们也来说说的标点,谁看到了?我请同学仔细看图,看看还有什么书上没讲到的人物,给大家介绍一下?

  ▲ 了解了街市可热闹了。

  师:都有什么?你给大家介绍一下。

出示句子: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师:看看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谁给大家读一读。

  师:这是一个排比句,排比句能给文章增添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还能充分强调要表达的意思。

  师:你看看图,能有用“有的……有的……有的……”把那些作者没有写出来的形态各异的人给描述一下吗?

  ▲ 画上有好多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只有黄豆那么大,每个人在干什么都看看的清清楚楚……

  师:画的是多么精致啊,的确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谁愿意把这句再读一读。

指名读

  谁愿意再自豪地读一读

  师: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 刚才我们从很多地方能感受到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在第四自然段中描写了桥北头有趣的生活情景,读第四自然段,把你的感受和同桌交流一下。

  师:读了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回答

  师:在张择端的画里像这样有趣的生活情景还有很多,看到桥底下有一艘船吗?正在过桥,船上的船工都在甲板上紧张的忙碌着,叫喊着桥上有些热心人不顾自己的安危,跨越到拱形桥的栏杆外,大声喊叫,挥舞着一只手,指挥着船只顺利通过。神态清清楚楚,所以课文里这样说,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生活风貌。

  除了这些,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师:刚才大家读书有这么多的收获,那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这幅名扬中外的画?看看能不能从画中找出你读到的内容。

  ▲

  ▲ 了解到《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师:其实这是告诉我们这幅画的历史价值。也就是说,这幅画不仅是绘画上的杰出作品,透过这幅画我们还能了解到八百年前古都的历史情况,我们愿意把这一节再读一下吗?

四、巩固练习,完成资料卡

  1.师:刚才大家看着图,读了课文,欣赏到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如果想要把从课文中搜集到的信息长久地保存下来,大家可以制作一张资料卡,请大家拿出资料卡。

  出示

  资料卡

  画名 年代

  作者 大小

  画面内容

  历史价值

  师:老师请同学默读课文把资料卡填好,可以和同桌同学一起完成。

  2.汇报资料卡情况

  指名汇报

  师:同学们,我们利用这张资料卡可以把看到的值得保存的知识长久的保存起来,以后可以随时翻看。

  3.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让我们进一步感受了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下课后继续搜集资料,下节课进行专题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音乐引入情境播放《秋日的私语》)

  1、同学们,今天黄老师想和大家来谈谈秋天的雨,秋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2、有位作家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3、请小朋友读读课题。(展示个人对语言不同的感悟)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个性化读书。(自主读)要求读准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的情况。

  3、通过这次读书你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说)

  你是想看看秋的颜色?还是想闻闻秋的味道?还是听听秋的声音呢?

三、品读课文,理解体验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喜欢哪段就来学习哪段?)

  1、说说是怎样体会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的?(因为它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我们身边,打开秋天的大门)

  (1)请学生读一读不知不觉,文中是用什么词来写的?(学生说轻轻地,轻轻地)

  (2)请你读一读。即时评价读得怎样?齐读。

  (3)它打开了丰收的大门。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你是怎样理解“五彩缤纷”的?(出示多媒体投影)

  a。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思。指名学生说。

  b。这么美的景象,你是如何读的?读读,如何读出五彩缤纷。

  c。教师范读指导。(配音乐朗读)(学生倾听)

  d。和老师比赛,相信你们读得要比老师好。学生再读,读出五彩缤纷的味道。(个别读,齐读)

  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是哪些气味?(学生说)

  a。请你读一读,黄老师来闻一闻,是不是真的闻到这种气味。

  c。齐读第三自然段。

  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小喇叭吹的是什么?指导学生说读。(个别读,分男女生读)

四、自主选择,积累背诵

  比赛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配乐)

五、拓展延伸,鼓励展示

  1、交流扩展:学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2、自主作业:

  (1)写一首诗(编写歌词)

  (2)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