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3)以上我们总结出了莲花的品质坚贞、质朴、豁达、正直、清纯、端庄,现在我们知道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了吧。可是作者的题目是“爱莲说”他也在着重写莲花,可是为什么又写了菊花与牡丹花呢?——衬托(本段着重以衬托手法以陶渊明对菊的独特爱好衬托我的爱好,以世人对牡丹的广泛喜爱来衬托我的不同爱好,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等几个方面赞扬了莲花高洁的品质。

  衬托手法显得含蓄委婉但是在突出对象方面则更加有力。同学们可以在以后的写作中借鉴使用。

  学习第二小节

  那么作者仅仅是表明自己对花的爱好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段。大家齐声朗读一遍。(齐读)然后简单评点。“说”是一种文体,一种或议论或抒情的文体,下面请同学们思考本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1)学生自读第二段后回答:

  议论 “谓”:以为,认为(解释句子: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 花中的君子。)

  抒情 “噫”:唉,叹词。(解释句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2)作者表明自己看法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菊——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而隐居避世)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

  牡丹——富贵者(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

  莲——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

  以花喻人,通过所爱之花的品质,看出爱花之人的性格。作者自比君子,也确实具有君子的品德。他在为官期间,敢于直言,坚持已见,清正廉洁,博得了人民的赞扬。

  (3)“噫”作者感叹正是本文主旨之所在。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清高的隐士太少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反问。像我这样品德高尚的君子也没有什么人了。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感叹。追求荣华富贵的人应当是很多的啊!

  (4)“宜”应当作者真的认为追求富贵趋炎附势的人是应该多的吗?

  “宜”是反语。嘲讽和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的污浊。

  总结:对当时社会爱莲者少,爱牡丹者多,真正的君子少,追求富贵的人多啊!作者有感于社会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对他们表示了强烈的鄙视!结尾的这两句话一问一叹,发人深省,文章的主题多深刻啊!(齐读“噫……”)

  点拨: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寄托事物来表达志向)八、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篇文章;

  2、以“…说”写一篇小文章。(200字左右)

九、总结(本课完成之后)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说”的 特点。

  2、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映衬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辅助教学的小黑板。

  2.学生准备: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说”这一文体特点。②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答案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 宜:应当。

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爱莲说》教学设计

2.《爱莲说》教学设计3.八年级语文上册《爱莲说》说课稿(通用5篇)

4.《爱莲说》教学设计

5.八年级语文上《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

6.八年级语文上册《饮酒》教学设计

7.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教学设计

8.八年级语文上册蚂蚁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