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8-31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集合7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的基本任务:诵读感受、探究发现、语言学用

  教学重点:感受夏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设想:贯穿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

  学习过程:

  一、诵读感知,体会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吟咏精段,感受作品的理趣与情趣。

  三、探究品味,揣摩富有魅力的语言。

  四、语言学用,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

  一、导入新课

  一年四季,春有春的妩媚,秋有秋的丰腴,冬有冬的庄严。而夏呢?你喜欢夏天吗?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成语来谈谈夏天吗?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梁衡到北方的黄河流域,去感悟夏的紧张、热烈、急促!(课题)

  二、语文活动一:整体感知

  听读要求:

  1.作家描绘了夏天的哪些情景?

  2.从作家的描绘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

  (一)课前我们做了预习,作者梁衡喜欢这个夏天吗?在文中找出依据。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夏季。”

  (二)下面请同学们听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文中画面,作家描绘了夏天的哪些情景?从作家的描绘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 (听读课文)

  1. 作家描绘了夏天的哪些情景?

  (板书

  景:细草、林带、蝉儿

  麦浪、太阳、热风 (万物勃发)

  棉苗、高粱、瓜秧 紧张、热烈、急促

  人:割麦打麦 、追肥浇水(农民辛劳)

  2. 说说看,从作家的描绘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比如:我从那 “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看到一个热烈的夏天,植物蓬勃生长。 (5分钟)

  学生自由回答。如:热闹、紧张、热烈、急促、气势磅礴、忙碌、金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归纳点评]

  这是紧张、热烈、急促的夏天,万物蓬勃生长,农民辛勤劳作。这是黄土地的夏天。梁衡曾作为《光明日报》记者驻扎山西九年,他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对这“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有着多么独到的感受啊!

  三、语文活动二:精段吟诵

  要求:1.读出节奏和感情2.读出理解和感受

  (多媒体电视散文《夏》段落:“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听读)

  (一) 这个语段有着韵律与节奏的美感,我们也来大声地朗读吧!(齐读)

  (二) 激情演绎一下?师生激情背读。(配音乐、画面)

  (① 小组背读,②个人背读)

  评价语:(激情澎湃 声情并茂)

  热浪滚滚,扑面而来!

  好一个灵秀的春,丰腴的秋!

  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是位粗嗓门的大哥!

  哦,夏也有温柔纤细的一面。

  好一个气势磅礴的夏天!

  我要批评你,太谦虚了!读得太好了!

  [教师归纳点评]

  你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火热和生命的激情。老师也来试一试。(师读) 夏,就是这样一首生命与创造的诗。难怪作家要高声赞美了。

  四、语文活动三:探究品味

  读出你喜爱的词句,说说你的理解。

  (一) 这篇散文选词精致,描写生动细腻,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句子蕴含哲理,既有写景的情趣美,又有议论的理趣美。把你喜欢的语句划下来,给你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理解。比如:①我喜欢第二段对季节的变化的描写,用“一锅水”“泛泡、冒气、沸腾”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暮春到初夏、盛夏过程,很新奇形象又朴素自然。

  (学生小组交流学习体会,教师适时点拨。)

  (二)谁先一鸣惊人?(把你的发现给我们共享?)学生自由回答。

  评价语

  (一)词语

  1.动词:法国福楼拜曾经说过:“不论描写什么事物,唯有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

  ⑴“潜”:一位出色的演奏家。声声长鸣悠悠溢出树间,显示着夏的势力,传达着夏的喧闹。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材说明:本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寓理于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丑菊形态和习性的描写,告诉人们,“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从而说明在人间事物中,有不少东西往往名与实并不相符:有的名字虽丑,却有着真善美的内在;有的名字虽美,却徒有虚名、有名无实。做人也是如此,“名可以丑,但是一定要美”。

  课文围绕丑菊,先写种丑菊、盼开花;再写丑菊打苞、开花,作者赏丑菊;最后写议丑菊。内容的安排条理清晰,主次分明,重点写赏丑菊,写了丑菊开花时颜色和形态的特点。议丑菊部分则揭示了丑菊的品格特征,凸显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在表达上,这篇课文除了具有与《落花生》相同的寓理于物、主次分明的特点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作者对丑菊的情感贯穿全文::先是盼开花,花不开始“我气得真想把它拔了”;接着,丑菊打苞“我高兴极了”;而后满心喜悦地“欣赏”丑菊与众不同之美;最后为有人给丑菊取了这样的“恶名”而忿忿不平,“觉得那人太不公平了”。随着作者对丑菊先抑后扬的感情变化,课文的主旨也逐步明朗。课文主次分明。作者把赏丑菊写得非常具体,既写了花苞的样子,又写了丑菊逐渐开放时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而对丑菊到丑菊开花前的情况和对丑菊的议论写得比较简略。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分清课文的主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按生长顺序把植物描绘具体的写作方法。

  3、联系课文、生活实际理解从丑菊身上的得到启发,学习正确的看待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对思想内容的理解,继续进行重点训练项目“分清文章的主次”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课外阅读、生活实际,体会“名可以丑,但是一定要美”。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以描写菊花的词句导入,描绘菊花的美丽,从而与题目中的“丑”字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授新

  1、直接切入文章重点:读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丑菊的样子和特点,批划下来,多读几遍,然后再跟组内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2、汇报时,学生都能找到相关语句。要让学生首先感知文本内容即写了什么,“起初”丑菊什么样,“长了几天”什么样,“又等了几天”什么样。

  3、生练读,试读出丑菊的娇小、美丽。

  4、通过评读,让学生赏析作者写法的精妙,同时也是朗读指导。

  5、学习作者按植物生长顺序描写的方法,读写结合,仿写一种植物。先由师示范,再在组内练说,然后汇报,师指导。

  6、带着对写法的感悟,再读课文,使生在更深程度上理解感悟丑菊的美丽。

  7、学习文章第3自然段,了解丑菊夜晚、白天的不同特点,以读代讲,感悟丑菊的神奇、可爱以及作者对其的欣赏之情。

  8、了解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开头的“种丑菊”和结尾的“议丑菊”。

  9、练习课文内容、课外阅读、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思想上的升华,体会作者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三、梳理

  分清文章主次,把握文章重点。

  四、积累

  读写结合,落笔训练。

  五、板书

  丑菊

  种丑菊

  起初

  赏丑菊

  长了几天

  又等了几天

  议丑菊

  名可以丑,但实一定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