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编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编钟》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编钟》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2认识“椭、卸”;读记“悠扬动听、赞叹不已、泪水涟涟”等词语。

  3.引导学生设计节目单,提高从读到写的迁移、运用、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了解曾侯乙编钟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体会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四、教学准备:查找有关编钟及曾侯乙编钟的图画和文字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钟。谈话:说到钟,大家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再板书:编。齐读课题,你可知道它是怎样的?用来干什么?

  2、今天,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编钟》一课,看看课文中能解答你们心中的哪些疑问。

  (二)自读课文,自由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的条理。

  1、自主认读生字词,并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生字新词的自学情况。

  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3、思考问题并交流、汇报。

  (课文围绕编钟写了:编钟的历史由来;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

  4、理清课文条理。

  (三)自读自悟,读中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质疑:文中的五句话讲述什么意思?

  (编钟是一种重要乐器①②句;钟铸造的质料③句;钟地得名与功用④⑤句。)

  (3)联系下文:此文段与下文内容有什么关系?(总分关系)

  2、阅读第2、3、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看看编钟的重要价值是什么。

  (2)出示句子品读:这套编钟以恢弘的气势、精湛的铸造工艺、非凡的音乐效果以及内容丰富的乐律铭文震惊了世界!

  (3)共同概括编钟的重要价值:①气势恢弘。②铸造工艺精湛。③音乐效果非凡。④乐律铭文内容丰富。

  (4)交流:曾侯乙编钟的这四大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说明。

  气势恢弘:“全套编钟工十五件,……宏伟壮观。”

  铸造工艺精湛:“曾侯乙编钟每件呈椭圆形,……钟架上夜刻有花纹。”“钟架由二百四十五个构件组成……让人赞叹不已。”

  音乐效果非凡:“它的音域宽广……并且互不干扰。”

  乐律铭文内容丰富:“周身镌刻有精美的温室和文字。”

  (5)结合插图,加深认识,了解曾侯乙编钟的特点。

  (6)齐读第3-4自然段,巩固认识。

  3、讨论: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是怎么样的呢?

  (1)引导学生读第5-6自然段从中体会。

  “1978年8月1日,……听众们沉浸在古雅的乐声中,泪水涟涟,掌声热烈。”

  “1997年7月1日,……以“文明古国的象征”向世人展示今天中国的辉煌。”

  (2)概括:不仅可以演奏动听的古代乐曲,而且能演奏中外现代音乐。

  (四)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对祖国妈妈或曾侯乙编钟说,请你们用一句话说出你的最深感受,句子可以是抒情的、感叹的、赞叹的……把它写下来,不仅写到纸上,还要写在你的心坎上。

  2、设计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节目单。

  (五)布置作业。

  1、向父母介绍曾侯乙编钟。

  2、参考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设计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包括音乐会的时间和宣传词。

  附:板书设计

  编钟

  重要价值 (中华瑰宝)

  主要特点 (智慧技艺)

  演奏效果 (令人震撼)

《编钟》教学设计2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学习完《故宫》、《青花》、《陆羽和茶经》、《敦煌壁画》之后,对中华文明已有一个点的认识,本文与前三篇课文一样,展现给学生一个点的认识。在前三篇课文的学习兴趣下,学生学习本文难度不大。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

  2.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明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抓住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曾侯乙编钟的历史由来、基本情况和重要价值。

  2.小组交流,学习介绍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读到写的迁移。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生字生词,概括出曾侯乙编钟的特点,理解它的重要价值。

  2.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生字生词,掌握课文内容。

  2.抓住编钟的特点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之情。

  教学资源 PPT课件、学习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1.导入新课:

  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迄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勤劳的中华民族创造过许多辉煌,比如我们20课学过的“故宫”,21课学过的“青花”,22课学过的“茶艺”,23课学过的“敦煌壁画”,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它就是24课《编钟》。板书课题。[复习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学习之前,我们来看个短片,让我们把时间翻回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庆祝晚会上[此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曾侯乙编钟气势的恢宏,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播放视频。

  师:在这场规模宏大的音乐会上,有一种乐器已经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就是--编钟。(课件展示编钟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