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8-31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六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结合小动物回家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前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到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

  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计算。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

  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回顾、巩固本单元学过的2到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理解及利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构建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这一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师: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都在地里忙着收获丰收的果实,苹果树上红彤彤的大苹果也在等着采摘,你愿意帮忙吗?(愿意)真好,咱们班同学都是乐于助人爱劳动的好孩子,只要你能算对苹果上算式的得数并说出算这个得数要用到的口诀就可以把这些好吃的大红苹果采摘下来,准备好了吗?

  课件出示口算练习,指名生回答。

二、 新课探讨

  1、 出示课件(响起铃声)师:动物学校放学了,小动物们有序的

  走出学校准备回家去,看它们多高兴啊!咱们今天就在动物学校的动物们放学回家路上的情境中巩固2到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回家路上)

  师:你能仔细有顺序的观察这幅“放学图”用简洁的语言把图中的数学信息描述出来吗?(指名两人说后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

  2、 好多数学信息啊,那你能帮我算出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吗?

  (能)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猫”需要用到图中的那个数学信息?(指名生回答)你能列出算式吗?(指名生回答)【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后追问用那句口诀计算,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

  3、 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其它能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1、

  指名一生回答2、同桌两人互相问答3、问答后请两名同学全班展示交流)

  4、 师:大家都提了能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我有个问题也想请

  你们帮我解决一下。在这幅图中算式2×6=12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每组有两只猴子,6组一共有12只猴子;桥上每队有6只狐狸,两队一共有12只狐狸)

  师:生活中有没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用算式2×6=12解决呢?

三、 练习巩固

  1、 师:大家都学得好认真啊,咱们玩个跳格子游戏,休息下吧(课

  件出示数线图)这个图你能看懂吗?你是怎么知道下一次要跳到数字几的?

  第二个数线先让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2、 课件出示课本p41页练习题。

  (1)请一名学生读题

  (2)要求7辆索道车可以坐多少人其实就是求“7个2是多少” 2×7=14(人) 7×2=14(人) 2+2+2+2+2+2+2=14(人)

  3、 生独立完成课本p41页第4题第一幅图后全班展示交流

  4、 第三题拓展:生列出算式后追问: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么想

  的?

四、 小结:

  本节课重点复习了2到5的乘法口诀,并能利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你在生活中细心感受,看看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都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如何解决,在家中跟爸爸妈妈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回家路上

  一共有多少只小猫?

  4 ×4=16(只)

  答:一共有16只小猫。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商的变化规律”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教材中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比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使学生发现商随除数(或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探讨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和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学生用眼观察,比较相关算式的内在联系;动脑去想,抽象出“变与不变”的规律;动口去说,概括出商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

  而学生也在创设的情境中,围绕中心问题通过观察比较,探究规律,发现规律,表述规律,应用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发现、抽象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

  一开始我选择这一个内容,还以为只学习“商不变的性质”这一条规律,可是经过仔细阅读教材之后,才发现这节课要解决的是商的三条规律,这样一来,这节课的内容就很多,从量上来讲就很足,一堂课要完成这么多的内容,这给我上好这堂课出了一个大难题。于是,思考过后,要同时完成这些内容,那么这节课就只能定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使学生发现商随除数(或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且能应用这些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材编排的时候,把被除数不变时,商随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放在最前面,接着是除数不变时,商随着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最后是商不变的性质。因为我们知道被除数不变时,商和除数是成反比例的,这对学生来讲可能较难理解,于是,我把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放在第一个,这样在正比例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反比例,学生想度来说较容易理解。

  在整堂课中,始终围绕着观察算式、得出规律、表述规律和应用规律来进行教学。当然学生在学习这三条规律时,也是一条比一条轻松。第一条规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的得出,第二条第三条规律就放手让学生学生自己去观察算式,发现规律,表述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在这里我要感谢那些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听我试讲,不断帮我改教案、帮我指点的老师,真的感谢你们!另外,在我的课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在场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希望你们能给我多提一些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