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8-31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锦集10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10.让学生说出天空中火烧云的样子,并试着表演出来。

  11.模仿作者的写法,让学生把天空中的火烧云还像什么写下来,并表演出来。

三、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四、想想说说,课外延伸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有关大自然美丽、神奇的图片,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并保护这些美。

《火烧云》教学设计思路

  《火烧云》是一篇状物物抒情散文,主要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人们看到火烧云时欣喜的心情。全文描写细致动人,情趣横生,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熏陶,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上乘之作。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色,抓住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寓美育于读讲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高尚情操。

一、 抓住一个奇字,想象情景美

  课文1-2两节写火烧云上来时,地面和天空的景象。作者描绘了火烧云神奇美妙的霞光,令人心驰神往!教学这两节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奇字,启发学生思考:1、火烧云的霞光有哪些奇妙的地方?2、人们的心情怎样?3什么是火烧云?为什么用烧而不用红?

二、 抓住一个多字,领略色彩美

  课文的第三节主要描写火烧云的颜色纷繁艳丽,变化万千,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特点?表现在什么地方?

  2、还有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你能说出来吗?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的色彩?

三、 抓住一个快字,体味形态美

  课文的第4-----7节主要写了火烧云的万千姿态及其无穷变化。教学时抓住三幅画面动静相间的美,启发学生理解火烧云少纵即逝的神奇变化。

四、 抓住一个变字深悟情感美

  课文一直在变中描写火烧云,由霞光之美写到色彩美,再到姿态美,而这三种美都是美在变化中,有静态美,有动态美,从而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片段,做到读写迁移,激发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绍长城的知识;

  2、了解对联的常识。

教学重点:

  1、对联的常识;

  2、说明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找学生介绍长城的知识。

  2、找学生说说对对联的了解。

二、教师补充介绍有关长城和对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

三、出示目标

四、学习新知:

  1、师范读对联。

  2、生自读,师领读。

  3、生再读,指生读。

  4、课文分析

  《长城赞》

  (1)这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2)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接着指出在修筑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3)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如玉带,似明珠,最后指出长城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式的地位。

  (4)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

  5、朗诵课文。

五、小结:对联常识。

六、作业: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这几天忙着写论文,写案例,一直也静不下来写教案,这两天听这各位专家的讲座,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备的课,今天排除了这种想法,明天又排除了那种想法,到最后就不知道该怎么上了,但是昨天是无论如何自己都要先备一下了。备完之后觉得课的设计自己也不满意,缺少创意,这样上课自己扶得太多了,总是自己牵着学生的思维,还有情感目标怎么更好地在这堂课中进行落实,朗读指导的形式,课文字词教学如何落实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傻了。

一、预设目标:

  1、理解词语和句子,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2、结合课文理解,学习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读题质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外国文学《金色的草地》,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自由读一读课文。(读之前让学生相互提提初读课文的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易读错的字词或自己进行指导。

  3、再读一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或是你想说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了解蒲公英:出示蒲公英的花和种子图,说说你看到过哪种蒲公英,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补充,在认识蒲公英种子时相机学习生字绒。)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

  (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

  第二自然段

  1、同桌齐读,感受文中的哥弟俩是怎么玩的。

  2、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像他们这样玩一玩,一名学生上台帮忙读一读文本。课件播放蒲公英四处飘散的样子。

  3、师生评一评,相机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几个词语。

  4、再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请两位学生上台演一演,一生帮忙读。

  5、一起来玩一玩,体会玩蒲公英带来的乐趣。(课件播放无数蒲公英飘散远去的情景。)

  6、一起在读一读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词。

  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2、出示填空题: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3、齐读本段。

  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又发现了什么或新的想法?

  (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一起起床,一起睡觉?)

三、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你理解的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啊?

四、机动:

  摘抄好句子。

叶老师的建议:

  因为我不熟悉这篇课文,所以我的建议可能不对。我是凭着你的教案猜课文内容的,呵呵老师厉害吧?

  1、可以把课题教学和整体感知及第一段的学习结合起来。从提问入手,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读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2、第二段的学习表演太多,而且是重复的。建议在理解之后安排一次就可以了。读读玩玩。

  3、第三段的填空太多,而且不够灵活。建议改为:()花朵()草地(),引导学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里的表演就不要了。一堂课里有一次表演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