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2)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全文共1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非常喜欢公园里那:只灰雀。第210自然段讲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惋惜。小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只是坚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第11~13自然段讲第二天,列宁果然又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体会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及小男孩的认识过程。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质疑。

  1.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几只灰雀?灰雀什么样?围绕灰雀为什么用灰雀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发生了什么事?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白桦 胸脯 面包渣 惹人喜爱

  (2)字形难点。

  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一。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3)理解词语。

  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的灰雀来理解。)

  4.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媒体演示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

  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3)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4)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代表发言。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内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 )外 ( )步 胸( ) ( )孩

  一( ) ( )者 ( )是面包(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 ( )

  ( ) 地说 ( ) 地歌唱

  ( )/ ( )/

  三、填空,再想想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灰雀在枝头( )唱歌,( )惹人喜爱。

  2.列宁( )说:多好的灰雀呀,( )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四、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

  1.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2.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五、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 )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 )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给文中带点词换上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2.写出文中的数量词:

  3.从哪些地方看出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

  4.你喜欢哪些动物呢?为什么?

  我喜欢,因为它很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说教材内容

  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战争时期,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紧急救护受伤的同伴,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表现了阮恒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在写作方法上,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具体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针对以上内容,我提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阮恒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品质;

  2、熟读课文利用以前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3、体会动作、神态、语言是怎样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的。

二、说教学步骤

  为完成以上三个教学目标,具体过程这样安排。

  1、激兴导入。

  导语:我们生活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朋友。有人说过“朋友是一种财富。”有的歌中也唱过“朋友多了路好走。”老师想问,你们有朋友吗?(生:有!)你们之间互相帮助吗?给老师讲一下怎样?(生:讲自己的故事)在同学们答完后,教师总结,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然后教师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1课《她是我的朋友》(板书)看看文中小阮恒是怎样关心自己的伙伴的?好不好?

  2、升华兴趣

  在同学们很愿意去读课文的基础上,师问:“请同学们回忆学习课文的方法都有什么?”(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接着问“这一课怎样学?”教师引导学生去自己学习,然后提出要求:第一步,读课文,利用字、词典扫清阅读中的拦路虎。第二步,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做记录。(小组能解决的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留下,等待向教师提问。)第三步,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

  为完成以上三步,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A、要和学生一起讨论,广泛的听取他们的意见;

  B、要和学生交流看法,指导学生抓住重点;

  C、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

  3、延续兴趣

  完成以上学习任务后,我计划这样做:

  A、要求把你遗留下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在黑板上记录。针对提出的问题由师生共同解决。

  B、如学生没有提出写作方法上的问题,教师要提出。(找出有关小阮恒动作描写的句子。提问他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怎样想的?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了解:语言、动作描写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C、教师总结全文。(多媒体课件)

三、说学法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本节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要有自主性;合作学习得到了加强,使学生养成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以上过程,反映的是这样的教学理念:

  1、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以及尊重学生的意见上)

  3、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教师的主导地位。

 四、时间安排

  课时------------------一课时

  导入------------------05分钟

  自学------------------20分钟

  师生探讨------------------15分钟

  总结------------------05分钟

  共计45分钟

  最后,我就用本节课的结束语来结束这次说课吧!“朋友是一种财富,愿你我成为朋友,相互帮助,相互提醒,共同进步!”